電機三甲 8828159 
---------------------
張文爵
█ 一 實證主義

實證主義的求證過程就是:經驗>>假設>>檢驗>>理論。簡單的說,便是自己親眼看見一個現象之後,自己腦力激盪一下,進而相信自己所推想出的論點。

其概念也就是說:對於眼前的某一現象,因好奇提出一個假設,然後盡其方法在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而歸納出重點,並檢驗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而使其成為理論。

基本上實證主義思考方式與心理學的行為主義頗為相致。不過,這種求證方法得到的結果並不一定是正確的(當然也不能說它錯),只能說它的結論並不完整。因為這種求證方法,超講求要"有"證據!因此導致你要是沒有證據,清清白白呈現在大家眼前,那...你的論點 嘿嘿,很抱歉啦~~

舉例應用︰
在實證主義下,有很多現象、東西,會因為"證據"不夠POWERFUL,或是沒有證據(證據難以取得),而不被大家接受。這便是實證主義的大大缺點。例如︰前幾年很熱門的話題--UFO事件!,很多人不相信這世界上真有外星人、飛碟這種高高科技ㄉ東東,而大部分人頂多也是抱持懷疑的態度面對 (我也是半信半疑)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除非我親眼看,不然連根毛都別想提。當然現在有很多拍到的 UFO飛碟照片(影片),可是不相信的人還是不會相信的,因為有些照片只是"巧合"而被誤認成飛碟,還有一個解頗剖外星人的影片(本人看過),也是遭到許多人強烈質疑!然而在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勒!?我想在實證主義下,如果沒有強而有力、夠凶狠的證據出現,那些外星人、火星人、飛碟,還有"神"、"鬼",到底有沒有,永遠是個謎!


█ 二 否證論

因為實證主義下會使有些得到的論證並不科學(看到了才相信),而那些論證可醜說是一種類似宗教的意識形態,感覺很傳統古版。

因此 K.R. Popper(不知有否拼錯),這位仁兄提出具有批判性的"否證論",強調否證論在科學發展中的重要,揚棄傳統不夠完整的歸納法,反對科學知識的"累積"觀點,而只採用可否證性來證明科學知識的方式。

否證論的主菜是"前提必須有否證性",也就是極力強調︰用否證論論證時,"一定"要有可否證性的前提,否則對否證論而言,沒有否證性前提會得到沒有意義的結論。因此在邏輯思考上,比起實證主義更具有較佳批判思考,不過也因此否證論所得到的結果,雖說比較科學比較理性,不過卻會有點模糊,並不是很確定的結果。

舉例應用︰
否證論﹕在所有a屬於A的情形下,若a則b。因此我們只要找到一種a屬於A且a則b不成立,就可達到否證的目的。

例如:就以"比CPU中央處理器的好壞(PCㄉCPU)",很多人會以浮點運算能力來做比較依據,因為 CPU的浮點運算能力強劣,會決定玩電腦遊戲是否順暢,轉換檔案是否快速,高階繪圖製圖是否夠力。所以就以浮點運算能力之強弱這種"可批判的前提"下,支持Intel的玩家及力挺AMD的玩家,常以當時 CPU等級之浮點運算能力,利用否證論否定對方。好比前幾年前Pentium、PentiumII就是硬比K6、K6-2來的強(單指浮點運算能力),而常數落 AMD玩家,然而最近AMD卻因為發明Athlon,且以超越PIII、P4 (單指浮點運算能力)的姿態登場,而反擊整個電腦界。所以AMD玩家與Intel玩家常以此能力,誰優誰遜這種可批判的前提下來否定對方。


█ 三 ∼科學 和 科技∼

講到"科學和科技",我們可說科學往往是起因興趣使然而進行具有 "研究假設" 的動作,進而求知。然而科技往往因為具有實用性而進行的動作,是一種經驗動作。

上課時,老師您提到"老木匠與好辯青年"蓋木房的故事,就明顯指出科學與科技的差別!如那個故事,老木匠在木工蓋屋的能力技術上,不用懷疑,清楚知道用濕木頭蓋起的房屋必定倒塌,這就是他老人家多年的經驗,而這就是一種"科技"的象徵!!然而那各好辯青年,不聽老人忠言卻想到用濕木頭都能蓋好的房屋,而等其風乾之後,必定堅穩不塌。最終那棟房屋還是倒塌,始終不如人願,然而這好辯青年的特別想法,便是"科學",一種研究求知的方法。

然而我們中國就是太注重倫理道德,把該花精神注意的地方給移漏掉,因此這就是中國在科學上的發展遠遠不如西方的原因。

舉例應用︰
我們台灣還受那老古觀念的束縛(其實只要是中國人都是這樣),我們還是未能以"科學"作為主力強項。譬如:我們的電子工業!能讓全世界知道利害還是IC代工,或是電子元件、電腦配備週邊中我們還是代工居多,了不起公版設計修改一下而已。也就是我們還是以"科技"當作重點,走"科技"路線,並不是走"科學"路線,當然你會想說,IC設計方面,台灣威盛 VIA晶片設計公司在國際上頗具盛名(當然還有SIS、ALI)。威盛的晶片雖然已是電腦晶片組佔有率最多的,可是其晶片的穩定性卻頗讓人質疑(不過我還是用它的晶片,它便宜阿)。在舉一個例子:比"算數",那我們中國人在是太強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在"數學"領域上的研究,通常還是西方洋國掛帥,這也說明我們中國人實在太注重科技了,而造成科學上的差異。


█ 四 "支援意識" 與 "集中意識"

博蘭尼的知識論中說明,人的意識分為集中意識及支援意識。在生活上我們一般的話語、思想動作皆屬於集中意識;而集中意識是透過藏在背後的支援意識來思考學習。換句話說,我們用支援意識,一種"默會"的方式來輔助集中意識去思考、動作。

好比老師所提到的例子:我們拿筆在紙上寫字!我們大腦必專心於"筆"在紙上寫字,專心注意所寫字的字型、大小、相對位置,這各部分就是「集中意識」;然而用整隻手的手指拿握、手臂移動..等動作來控制筆的部分,卻是我們大腦不需特別注意的地方,一種默會的感覺,這方面便是「支援意識」。這各例子就可以很清楚表示,我們人類的行為是以支援意識來輔助集中意識。

因此"支援意識"便會影響到"集中意識"所思考、動作的方面,而造成集中意識有不同的的意義!

舉例應用︰
舉個例子:我們打籃球,在切入突破的時候,我們大腦便集中思考如何切入,是該佯左右切(佯右左切)?是該直搗禁區?或是找人單擋?這部分便是集中意識。然而我們再切入時所運球的動作,換手、跨下、背後、轉身..等動作,這一部分是很自然就像反應般不需大腦特別思考的部分,便是支援意識。

再舉另一種例子說明支援意識會影響集中意識所思考的方向。如我們買顯示卡的時候,如何挑選一張適合自己的顯示卡的想法動作,這是集中意識。然而對一位喜歡電玩的電腦玩家而言,他會認為一張好的顯示卡,不僅能跑3D遊戲,而且還跑的順,還能動畫特效全開,因此可能他會選擇Nvidia的卡。就便是他對"一張好顯示卡"的支援意識。同樣道理,對一位要專攻多媒體、影音視訊玩家而言,以他對一張好顯示卡的認同,他可能會選擇 ATI的卡。這便是他的支援意識而改變他對一張好顯示卡而言,有著不同的選擇。


█ 五 典範論

孔恩--典範論的典範循環過程:

┌---------------------┐
↓                          ↑
常      危      科      新
態 → 機 → 學 → 典
科      革                範
學      命





︶ 
這個循環規則大體上是講:一群人(or科學家)對著當時情況,經過許多研究、求知方法,並提出證據,而形成了一個典範(最初的典範),再將此典範融合應用在一般日常生活下,變成了當時大家都認同的,是一種科學的常態。然而這個常態科學應用了一段時間,漸漸在特殊情況下,開始失效成效不彰,甚至造成一種"危機"。所以人們開始懷疑最初的典範,漸而變成一種科學思想上的革命。也就是說又有人開始根據當時情況,以創新的方法並提出證據,而又提出新的典範。

簡言之,當就典範開始面臨到許多問題,且舊典範並不能夠解決之,便開始以"新的視野"、"革新方法"、"提出證據"的步驟,形成一場科學革命而有新典範產生。因此我們的科學就是在這種循環上,不斷改變以求適用當時情況,而日漸進步。

舉例應用︰
例如在很久以前,差不多是阿公阿婆的年代。當時遇到燙傷的清況發生,他們都會說趕緊塗上xxxxxx藥膏、牙膏等涼性藥膏之類的東西。當時認為這些藥膏塗上去之後,會讓皮膚有清涼的感覺,可以會減緩燙傷所造成的傷痛。然而時代進步了,人們開始懷疑到,傷口塗上藥膏是有某程度清涼感覺,可是這卻對傷口的恢復幫助不佳,因此有些人開始思考研究其優缺點而發現出,塗上藥膏會使傷口與空氣隔絕起來,有覆蓋效益產生,甚至易於細菌的滋養。因此轉而提出「沖、脫、泡、蓋、送」五大步驟,來面對燙傷的急救方法。 (此法是網路上字字相傳的五位師兄弟成名絕招,其五位師兄弟分別為令狐沖、令狐脫、令狐泡、令狐蓋、令狐送.....耍冷一下)


小小建議與心得:

好累喔....我的頭已經開始混濁了,現在看到一堆字都會怕耶~~~~~~~~~~~~可推想你會更辛苦,因為你要看更多人的!加油啦!對ㄌ,老師您能在電機心站開一個連線版嗎,因為電機心站說實在的,註冊人數比較多一點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