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點 :
實證主義主要就是強調客觀和眼見為憑 , 也就是說凡事要親眼看到才能相信 , 例如說有一個人不相信有上帝 , 卻有另一個人一直對他說有 , 那他可能會說'好 , 有一天讓我親眼見到上帝的話我就相信 ' 這樣就是屬於實證主義 ,
但是實證主義也有可能出現錯誤 , 就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所以依照實證主義得到的結果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
應用 :
我同意這個論點 , 雖然眼睛看到的東西有時候不一定就是正確的 , 但是對於判斷一件事情是否有發生或是存在 , 則實證主義則可說是完全適用 , 看不到的東西我們不敢斷言他沒有, 但是看的到的東西 , 在眼前發生的事情 , 我們就可以百分之百斷定他有發生過 , 或是它的確是一件可能會發生的事,好比說一個循規蹈矩的人 , 別人跟我說他會偷竊那我一定不相信 ,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看到他偷竊 , 這件事就不用懷疑了 , 就算他的偷竊背後可能有別的原因 , 但是'偷竊'這件事的確發生在他身上 . 但是使用以上的論證方式必須要清楚當初的問題 , 比如這樣說好了 , 有一位老師會打學生的手心 ,這個時候出現了兩個推論 , 第一個推論 : 這位老師會以打手心的方式來管教學生 , 第二個推論
: 這位老師喜歡體罰 , 這兩個推論的意義相差很多 , 但是我們常常先被傳言偏移了客觀的立場 , 而使得眼睛收到的資訊成為了罪惡的結構共犯 ,這是一搬人常常會犯的錯誤 , 事實上由看到老師打學生手心這件事 , 我們只能實證第一個推論 , 而對第二個推論卻絕對沒有辦法下斷言 . 可是相對的來說 , 我們可以試著累積眼睛所看到的資訊 , 進而增加實證主義的正確性 , 如果說我們每天都看到這個老師打學生手心 , 那便可以猜測他有可能喜歡體罰 , 但是經由累積經驗而得到的結果只能當作一種正確性較高的推論 , 卻還是不能像判斷有或沒有那樣完全確定 .
2.論點 :
否證論強調的是問題的前題必須要有否證性,也就是用否證論論證時,必須先預設具有否證性的前題,否則便會得到沒有意義的結論,以上帝存在是否理性為例,上帝存在本身就是不可否證的前提,所以用否證論會得到上帝存在是不理性的結論,且對不具否證性的前題做理性的探討是沒有意義的 .
應用 :
我們資工系有一門課叫做基礎邏輯 , 老師告訴我們當一件事情的前題是false時 , 之後發生任何事情都是ture , 也就是說'如果火星上有老虎 , 那超人就住在台灣 '這句話整體來看是ture, 我想這跟否證論所要求的前題有相當的關係 , 因為當一件事情的前題是不理性或無法否證時 , 之後的討論也都是沒有意義的 . 記得不知道哪裡聽過一句話 , 夢想若不去實踐 , 那就永遠只是夢想而已 , 我們如果不努力讓夢想的目標由false變成true , 則幻想達成目標後的喜悅及收穫都只是無意義的 .
3.論點 :
人類社會有兩種知識 , 一種是明言知識 , 一種是隱含知識 ,明言知識就好比學校老師教的知識 , 是可以用言語表達 , 可以記錄 , 可以經由文字或語言來學習的 , 而隱含知識則是要靠經驗的累積跟親身體會才能學到 .
應用 :
我同意這個看法 , 像學校老師講解的課程其實都可以算是明言知識 , 就拿寫程式來說吧 , 教授教我們程式的語法還有各種資料結構 , 但是真正寫起來 ,
就要靠平常的經驗 , 來判斷這個問題要用哪種方式來解決 , 這種型態的資料要用哪一種方式來儲存 , 這就是隱含知識 , 還記得大一的時候修微積分,發現有很多題目一定要做多了 , 才會有那種解題的感覺 , 也就是看到題目就會直覺這應該要用哪一種做法來做 , 這應該也是一種隱含的知識 , 要靠經驗累積才能夠得到 , 其實我們做人處世也算是一種隱含的知識 , 從小到大我門學習察言觀色 , 學習討人歡心 , 學習表現自己 , 這大部分都不是家人教我們的 , 而是我們觀察週遭的環境並借有模仿而學會的 . 所以生活事實上也就是一種學習 , 活到老學到老的確有他的道理 .
4.論點 :
斷裂化--習於斷裂化可以說是網路的特性 , 我們常常在網路上吸收到不完整的資料 , 而依據這些資料來處理獲解決問題, 如此沒有辦法得到正確的結果 . 也容易造成判斷上的錯誤 .
應用 :
現在資訊傳撥快速 , 尤其是網路發達之後 , 一個人可以藉由網路將自己的任何意見散發出去 , 這是一件很方便的事 , 但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副作用 , 所以我們對於網路上的資料不光只是吸收 , 而要加以消化 , 尤其在網路世界裡 ,
對是非善惡的判斷力顯得更加重要 , 我們除了需要消化接受近來的資料之外 ,
還要去判斷哪些是有建設性的資料 , 哪些是誤導人心的資料 , 有益的資料我們要全盤了解 , 錯誤的資料我們也一能夠客觀批判 , 這才是面對網路資訊的正確態度 . 其實不光是網路 , 生活中也有許多資訊可能會造成我們陷入斷裂化的陷阱當中 , 所以無論何時 , 養成遇事必全盤了解再作批判的習慣 , 才能讓自己一直站在合情合理的位置上 .
5.論點 :
由經驗抽離出的理論不一定是對的 , 比如說老木匠蓋房子 ,依照他多年建築的經驗可以得到許多理論來將忙子蓋的堅固 , 但是根據科學理論來看 , 從他多年經驗中所得到的東西不一定都是正確的 , 所以說科技跟科學不一定是全等的 .
應用 :
我同意這個論點 , 但是我認為經驗才是所有知識最可靠的基礎 , 因為所有的理論如果沒有實驗來證實 , 都只能是理論而沒有辦法成為定律 , 牛頓被蘋果雜到發現萬有引力 , 瓦特看到煮開水發明蒸汽機 , 這都是在生活中因為經驗而展出的理論 . 而且經驗的累積是對於任何事情都有幫助的 , 但是理論卻無法解釋世界上所有的疑問 , 比如說切菜的刀工 , 老師父切出來的菜就比新手漂亮 ,
而唯一達到老師父境界的路徑就是經驗的累積 , 很少有人可以光靠精通理論就一次把事情做好 , 但是資質在差的人都可以靠足夠的經驗來把事情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