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設系8733153 
---------------------
陳智仁
價格與專業

從華航的飛安到媒體的拍攝,再從汽車的改裝到燒錄片的價格,表面上看起來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但仔細思考過後,就會發現其實在談的都是同一件事─消費與專業。向老師提出疑問後,問題卻被原封不動的丟回來,說實在話,頭皮有點麻麻的。類似的提問早在我心中徘徊過幾十萬遍,但從來沒有得出一個我可以肯定的答案,要在期末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出結論來,我可是一點把握都沒有。前幾天去朋友家趕功課,恰巧聊到了這個問題,引起了一番激烈的爭辯,結果從天黑吵到天亮,本來預定要做的作業一點都沒動到,搞到我們精疲力竭神經疲乏。不敢說找出了正確答案,但大致上我個人已經能夠稍微認同我們討論出來的觀點,以下我試著整理出一整個晚上所談的話題,希望老師能不吝指教。

專業是否有價?這個問題在我和朋友之間的無窮舉例法中可以看出一點端倪。將所舉出的例子稍做分類,基本上會變成知識上的專業跟技術上的專業兩者,我個人將其稱為『明言知識型專業』和『隱含知識型專業』。舉老師上課的例子來說明,專業古典CD店在老闆的專業知識下,從10000張的CD中挑出100張來供消費者購買,但消費者可在其店內挑選(吸收其知識)後轉而向量販店以較便宜的價格訂購(捨棄專業),這種情況下其專業是可以明言讓消費者學習的,我稱之為『明言知識型專業』。再來看看汽車改裝店,若不考慮零件的問題,他的專業是屬於技術上的執行,一般消費者無法自己動手組裝(無法習得其技術),所以需要好手藝的情況下就必須屈就於較高的價格(專業有價),這種情況下由於其技術是必須經由反覆練習才能獲得,所以我稱之為『隱含知識型專業』。兩者相比之下,『明言知識型專業』相當不容易取得專業有價的地位,反觀『隱含知識型專業』就比較容易取得價格上的優勢而得以生存(黑店也容易在此滋生)。

在『明言知識型專業』的情況下,專業愈來愈不受消費者的尊重,價格便開始主導了一切。上課時舉的燒錄片即為一例,當商品本身屬於消耗品時此種情況最為明顯,我們試想一下,你今天燒壞了一張120元的片子跟燒壞了一張10元的片子,何者的打擊較大?在消費者的使用趨向下,廠商不得不向市場走向修正,在商言商,沒人會想跟錢過不去吧。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包子饅頭上,我記得在我還小的時候,包子一個都是十幾二十塊的,又大餡又多,一餐吃一個就差不多飽了,後來最近這幾年開始流行10元包子5元饅頭(更甚者饅頭還有到3元的),一時蔚為風潮,但成本反映在商品上的結果就是現在的包子餡不到整個包子的1/3(朋友說那叫打腫臉的小籠包),想找個咬勁十足的包子已是可遇不可求了。最近面紙界也發生了類似的情形,因加油站狂送廉價兼灌水的面紙,使得整個面紙市場大幅萎縮,廠商紛紛叫苦連天,說不定以後想找盒柔軟透氣又舒適的面紙都會變得很難哩。

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明言知識型專業』屬性的商品會逐漸往低品質低價格的方向前進,那難道高品質的商品就會因此絕跡嗎?依照市場理論而言,只要有其需求就會有其供需,不過因需求量少市場就小,消費者的成本負擔相對就會提高。以燒錄片為例,我現在有資料需要長期保存,但是市面上的燒錄片保存期限都不符合我的要求,那怎麼辦呢?目前市面上能夠保存最久的據我所了解,只有MO片號稱能達到百年不壞。那價格呢?很抱歉,MO機一台開價超過一萬,MO片也要花個幾百才有辦法入手,既然是屬於小眾的高品質消費者,資料的保存又有其必要性,大筆金錢的投入是免不了的。

再舉一個我個人切身之痛的例子,台灣是世界上僅存無幾的足球沙漠之一,島上的民眾受到媒體的蒙蔽無法了解到地球上最受歡迎的運動魅力,還以為這是四年才熱一次冷門球類運動,實在是無知到了極點,這種情況下在澳門200台幣即可購得的全套球衣,在台灣必須要花到上千元才能入手,而且還是數量有限,更別說少得可憐又貴到深處無怨尤的周邊商品了,讓我這個自號為足球狂(迷這個字不足以形容我對足球的感情)的苦命貧窮學生只能天天省吃儉用還得踏破鐵鞋無覓處地尋找傳說中的寶物,唉!

再來談談消費者對『隱含知識型專業』的態度。在專業有價的情況下,消費者通常只能乖乖認命地付錢,問題是價格到底要多少才算合理呢?在商言商,就商家而言當然是賺愈多愈好,更何況這種屬於技術型的專業通常不會同一個客人天天上門的,總不會有人每天都要去修車或做裝潢吧。於是對商家來說他這一輩子大概就賺你這麼一次,不趁這時占你便宜難不成還等下輩子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省道旁的車行,擺明了就是要坑你,你不修車那你就繼續推車吧(這可是我朋友的親身經歷),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消費者只好乖乖付錢,但也造成了消費者對專業開價不信任的現象。

那消費者從此就忍氣吞聲嗎?當然不可能。所謂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只為能讓血汗錢的損失降到最低,於是貨比三家絕對是免不了的。在經過經驗教訓(或是前輩的壯烈犧牲)之後,就會慢慢出現口碑這種東西,價格合理技術高強的店家會受到推崇,甚至出現支持者的盲目崇拜,這就是品牌的建立。但是這種情況下就會有其他店家以價格來挑戰其市場定位,如同『明言知識型專業』般的情況就會發生,但價格與成本成正比的情況下,合理的店家就能夠生存下來。以目前業界的情況來看,『隱含知識型專業』技術的價格公開化是避免不了的,而不是以店家的自由心證來決定其價格走向,將技術視為一種商品來出售,就如同服務一般,才能讓消費者去體認到專業有價的真正意義,而不是屈服在專業的淫威之下任其魚肉。

最後我們來探討一下,究竟是要由專業來領導市場還是由市場來決定專業,但因範圍過於廣泛,在此我們單就媒體來討論。若就專業的角度而言,媒體負有教育社會大眾的責任,帶給社會大眾正確的觀念與態度是一個好的媒體必須做到的,深層的報導與公正的資訊傳達是不能缺少的。但以市場而言,民眾想看想聽的是比較貼近大眾文化,接近自己生活的,可是相對的在資訊的傳達上就會比較狹隘,比較主觀,甚至侵犯到隱私。以我個人的觀念而言,一個健全的媒體體制,是應該要有其責任分工的,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和經營理念,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媒體,所產生出來的功能也各有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明,我今天想看立場公正的政經新聞,那我會轉新聞台;我想看聳動的八卦消息,那我會轉娛樂台;我想獲得地理常識,那我會轉地理頻道。看起來似乎和現在的媒體沒什麼兩樣,但我所著重的不只是在其功能性,也在民眾及媒體本身所應有的態度。一個全國性的新聞報導在播報華航空難的家屬就該體諒到家屬的心情,但一份強調聳動標題與照片的小報去衝鋒陷陣然後被扁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跑新聞的理念和消費族群不同,行事態度就該有所差距;八卦小報所寫出來的報導其可信度是值得非議的,那麼就只適合拿來茶餘飯後閒聊用,而不是還要出動SNG連線轉撥;當一份銷售可能有困難的專業刊物發行時,政府應該要給予補助支持,而不是將錢花在一些無關痛癢的地方。一個好的媒體應該是要像大眾運輸系統般,即使虧損都得繼續經營的。這樣的話就能形成一個各取所需的體系,你要看勁爆的八卦消息請你去路邊的小攤販找,而不是各大書店均有販售,各自歸附在其消費群所出沒的場所,而不會帶給社會不良的風氣,但是這當然只是一種理想,畢竟台灣的市場就這麼一丁點,餅根本就不夠分。反觀市場較為龐大的國家,如歐美、日本等國就可能做到。

台灣的媒體有一個很嚴重的缺陷,報導嚴重的主觀以及過度的通俗化。以國際觀而言,台灣的國際觀幾乎得自於美國,各個層面皆是如此。前幾年連戰訪歐,到了捷克,三台所播放的捷克地圖都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地圖,殊不知捷克與斯洛伐克早已分成兩個國家。台灣對歐洲的了解竟是如此淺薄錯誤不僅令人汗顏,更驗證了台灣每天只接觸美日的事物而自以為這就是世界。大家注意看台灣主要的電視台,只要是外國來的影片幾乎都是美國來的,還有一點日本的,我們就像是坐井觀天的青蛙般,無法看到世界的全貌。

再來看看本土新聞,我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所謂『台北觀點式』新聞,舉個例子說明,台北無尾熊新聞曝光率遠高過於高雄捷運動工,這是一個很詭異的現象。仔細觀察,一天的新聞有一半以上都是台北發生的,彷彿台灣的生活圈只有台北似的,尤其是部分的北部人談到南部就會直覺的認定是鄉下,路邊都是田野,更誇張的是這種人我碰到的還不算少數,這時我才了解到『重北輕南』真的是南部人心中永遠的痛(題外話,此後我唾棄泛藍)。

為何台灣媒體會是這個樣子呢?很簡單,專業度不足。之前戒嚴時期媒體由政府把持,寫什麼撥什麼一切定得死死的,媒體數量也就只有這麼點。但現在時代不同了,開放之後媒體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崛起,但一來專業人才不夠,二來商業競爭激烈,使得呈現出來的水準有很大的落差。在消費者看不到夠深度的東西後,消費者就被媒體教育成只會看通俗的東西,於是媒體只好推出更多通俗的東西來符合需求,就變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這就是專業度不夠的情況下來帶領市場,而市場競爭後消費者的地位提高,水準卻下滑,帶領出來的市場當然也就每下愈況。這個問題在台灣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不應該等閒視之,抵制非專業大幅控制市場,支持力量微薄的優質專業,願大家共勉之。

後記:
堂堂一個坐在世界盃足球賽轉撥台的主播居然將比賽結束的哨音當作是某隊的犯規,一場比賽的誤報可以超過10個以上,這種門外漢都可以坐在主撥台上轉撥全世界最大型的運動比賽,台灣的媒體人才真的是凋零到這種地步了嗎?慘慘慘慘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