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三甲8814103
---------------------
梁智潔
主題一:價值現象學的思考方式 

所謂的價值現象學的思考方式,就是指要以主觀的人在客觀的環境中,以主觀的經驗對客觀的環境提出解釋的現象。在我們面對大環境中的價值觀時,不要以客觀的經驗〈傳統的道德觀〉加以解釋,要透過擁有主觀經驗立場加以理解。

主觀不一定是錯的,客觀也不一定是對的。主觀只是一種目的,來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價值觀。

心得:
價值觀對個人看待事物真的有很大的影響,而影響價值觀形成的原因也很多,當一個人要對某項事物形成價值觀時,個人特質與外在環境關係都會導致價值 觀的偏誤。心理學上,人們會對遇到的事件做內歸因與外歸因的處理。在選擇要做何種歸因歷程時,個人的價值觀往往會是造成偏誤的因素之一。內歸因是指將發生歸咎於個人本身之特質,外歸因是將發生歸咎於情境因素。

例如:當我今天突然大發脾氣,不認識我的人看到可能會覺得我這個人應該就是脾氣暴燥,沒事不要亂惹到她的那種人;但是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平常不是 愛發脾氣的人,就會覺得是不是發生什麼事啦!還是我是不是沒睡飽又考不好 之類的。不熟悉我的人會對我的情況做出個人歸因,他只看到了表面上他所看 到的"我";而認識我的人,就會嘗試去用不同的角度來想,假想我當時的情境 等。我們對別的人或別的事產生的價值觀也是一樣,如果只看到了客觀環境浮 現的,然後又以社會價值觀來評定的話,很有可能會看不到事實的真象。所以 我覺得我同意老師的觀點,對於衡量一些事的時候,可以加上一些主觀的角度深入思想,站在當事人的立場去評估,想要了解價值觀是否正確,就應該要深 入去理解那個價值觀,避免歸因上的偏誤。

價值現象學的應用最方便的就是用於現在的網路世界,大家都知道網路的世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對於每一篇post出來的文章,都可能要去仔細思考一下 網路那頭的使用者到底想要表達些什麼?表達出來的東西 到底所言是否正確。

在熱鬧的版上,往往可以看到熱門的議題回po的文章動輒數百篇,但是真正想表達對該議題看法的有幾篇?越聳動的標題越多人回,謠言說了100次就會變成真的了,但是事實的真實性有多少,可能就要看user如何看待那些網路上的文章了。通常說謠言止於智者 ,但是這可能要看謠言是如何變成謠言的,那個原文者的真實想法到底是什麼呢?回po的人有多少人是有深入的去體會過他的想法?

這可能是現今社會價值的悲哀,討論熱潮過了,可能就沒有人會記得這個喧鬧一時的話題了,也沒有什麼什麼人會去以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的發生。這可能也就是網路虛擬世界中的另類價值觀吧!

主題二:修行

修行,是指期待自己有能力去提升心理、個人的境界。相信自己本身的能力, 藉由自己的修行而改善自我行為的觀念與態度。就像是中國古代所講的「格 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的思想就是說明 要平天下,就要先修養其身的道理。 

心得:

其實就像老師所說的,修行最好的代表就是像古代的隱士,天下紛亂中,若無法舒展自己的抱負,又不想同流合污時,歸隱,其實是他避世無可奈何的一種 想法。雖然說修行是有獨善其身的感覺,但是我總覺得這種克制自己抱負的慾望,是會讓自己不開心,受壓抑的。或許,那些歸隱的隱士們,其實也是很期待有一天會有賞識他的明君出現吧!而在等待的這些期間,雖說修養己身是最基本的,但是也可能是迫於無奈呀!

現實生活上來說,當你參與一個團體,而團體的取向並不是你所期待的,那麼在考慮比較後,持修行態度的人就有可能退出那項活動,或者是去尋找另一個 更符合自己期待的團體,而不會對團體提出改善的建議,因為要讓團體有進步 的空間。但這是最普通的情況,若是團體本身很有凝聚力,自己本身也有好朋 友的壓力,此時,若要獨善其身的退出,可能就會有很無奈的感覺,很多抱負無法施展,這種退出也是不快樂的。但是其實人生處處有修行的機會,很多事都要修養其身、抑制過多的慾望,機會很多,就看抱持修行態度的人如何取捨價值了。

主題三:救贖 
救贖,是指不期待自己靠本身的能力來改變,而是尋求其他成功者來幫助自己提升而有更高的水準。抱持救贖觀點者,也可以說是幫助別的人改善、修正其 行為的觀念與態度,以達到自我期望的境界。 

心得:

感覺上,持救贖觀點的人有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感覺,當看到有困難的人,即會想要伸出援手去幫助他,做事的時候總是會想到別的人,希望幫 助別人之外也可以提升自己。其實,剛開始看救贖觀點時,覺得人真的沒辦法 靠自己而達到更高的層次嗎?但是換個角度想,幫助別人提升時也是在幫助自 己成長到更高的層次。就像是在功課上得不到好成績時,修行觀的人可能會選 擇自己應該要多用功點,好提高自己的能力,下次能得到好成績;而若是救贖 觀的人,可能會去尋求成功的人的幫助,期待有別人的幫忙來讓自己的成績獲 得提升;若是自己是已經成功,有能力的那一方時,救贖觀的人會去主動幫助 需要幫助的同學提升能力,提供別人的需求。

綜合感想:

這讓我想到平常的我很不喜歡聞到煙味,會想說抽菸會提高癌症的發生率,但是為什麼還是那麼多人喜歡抽菸呢?或許是因為價值觀不同所引起的吧!若以 價值現象學的觀點來說道想吸煙,客觀的環境指出癌症的危險性,要去平衡自己的感覺,讓自己不會因為吸煙而良心不安,就會說服自己,抽煙的人那麼多,又不是每個人都得到了癌症,所以自己也不一定會那麼倒楣;自己還年輕,要得癌症還是很久以後的事了。而換個角度想,為什麼他們會吸煙呢?是因為壓力、壓抑、不安嗎?又或者說這已經是個習慣了,也許在他生長的背景環境中,教育他的就是抽菸不一定是不好的。事件的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就是要看所抱持的價值觀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是遇到修行取向的人,他可能會向我一樣,在想說他為什麼不戒煙呢?但是卻不會採取實際的行動去幫助他戒煙;而若是救贖取向的人,他可能會很努力的要幫助他戒煙,告訴他抽煙是不好的,讓他了解戒煙的好處之類的,會採取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退隱到一邊去。所以,修行或救贖取向都沒有對與錯,只是看個人價值觀的看法是如何去想的,如何去面對的。

主題四:逍遙vs.拯救 

有「逍遙」這種態度的人,通常都是與大自然結合,與社會隔離的,這種人通常都很看的開,脾氣是很好的,因為在他的眼裡什麼東西對他來說都是一樣的;有「拯救」這種態度的人,通常是融合在社會中,會去為他者謀福利者,這種人比較看不開,會很急性子,因為他認為什麼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積極去面對。 

心得:

逍遙心態的人,在群體當中,會和大部份的人相處的很好,好脾氣、好個性、隨和,可是換成另一種角度來看的話,這種人有時候對事情不在乎的做法,近 於不負責,也比較不積極,真正的逍遙,我覺得應該要做到“須知大隱居塵市,何必深山守靜孤”,處世逍遙,不忘自己的執著。

拯救心態的人,在群體當中,總是貢獻者,就是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心態,會比較急公好義,往往在處事之間,很容易得罪人,可是生活中卻每天充滿拼 勁,把別人的事都攬在自己身上,雖然常常損己利人,可是生活且充實非常。

主題五:神秘體驗

神秘經驗是一種科學無法證實的感官體驗,具有一連串的修行過程,由靜坐 (把發散出去的注意力集中)→冥思(將集中後的注意力導引至一個問題上)→神通(體驗到奇特的,難以解釋的感官經驗和現象)→通靈(印心,與神靈溝通.....)。

人人都可以藉由上述的過程學習到神通能力,而此能力確為社會上的一些人所擁有,一般人以物類思考的模式去理解神通,等到真正見識到神通能力的展現便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任有心人士擺佈了,神秘經驗或神通能力對社會的意義何在,端視其所展現的神通,對社會有無實質上的助益而定。而體會神通的角度,也與個人體會時的心態有相當大的關聯性。生活中有許多難以解釋的現象,例如遇鬼、預言等,以神通的概念去理解,就不會視作異端而一無所知了。

心得: 
那擁有神通能力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其實既然這是一種能力,「擁有」的本身並沒有是與非,除非今天探討的是神通造成的影響或結果,這才會涉及到 價值判斷的問題。而課堂上老師也提過許多人利用神通能力欺瞞社會大眾的案例,這些在在顯示出人們對神通能力的嚮往,原因無他,人們並不會因為自己擁有一項特殊的能力而自傲,除非那對他來說有意義,可以去達到某種目的或慾望。不過就現實社會來說,具有神通能力仍是相當獨特的,畢竟擁有的還是少數人,這些神通能力被人穿鑿附會就形成了很多神話或傳說,而實際上神通卻不能被科學所解釋。不過既然神通能力只要虔心修行就有機會獲得,那如果有一天等到全人類都具有神通和通靈的能力,可以通靈和預言未來,那人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就太索然無味了,每個人都知道等一下會發生什麼事,人人都可以呼風喚雨上天堂下地獄顛覆地球,那這個世界有多麼的恐怖!因為沒有而嚮往,因為嚮往而沉淪,這是件很令人感到沉重的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