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設四8733177 
---------------------
林洳銘
修行與救贖期中報告【五種上課觀點的運用】

◎修行與救贖

事件:以電視新聞上的播出檳榔西施強暴案例為例,來探討修行與救贖的觀念應用。

(一) 修行:屬於較內省式;偏向要求自己去接受不公平的事物,進而提昇自己的修行。

其實我覺得修行,就向老師所說,有很多人都只問修行水準而不問是非正義,以檳榔西施被強暴案這個例子來說:電視新聞上常會看到強暴者常自我解釋說該名女性穿著太過於暴露(如:細肩帶、迷你短褲),所以才會引起他的性慾下手強暴。這個時候,社會大眾看到這樣的新聞,通常會指責是因為檳榔西施穿著太過火辣清涼以至於惹會上身。因此,他們覺得檳榔西施必須自我檢討在穿著上,不應該穿著過於暴露或者根本不應以檳榔西施為職業,這能減少受到強暴的機會。這就是以修行的觀點看檳榔西施被強暴案的西施們原本必須採取自我保護的立場,在我看來社會大眾大多數卻忽略了強暴問題本身的是非對錯,模糊了強暴案真正的焦點。

結論:由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以修行觀點而言採取自我保護的立場是善意的,但卻無法保證能夠達成到最好而正確的結果。

(二) 救贖:屬於外省式;藉由外來的力量和方法,採取主動積極的力量來提昇自己。

以檳榔西施被強暴案這個例子來看,其實採取救贖的觀點來看。檳榔西施們可能採取較為主動的方式,或是建立一個保護體系措施。如:隨身攜帶防狼物品、監視錄影帶......等。並非採取不以檳榔西施為職業,而是提昇職業安全的措施。

結論:由上例可知,我們可以知道由救贖的觀點來看,救贖可導致更積極的、有系統的運作方式。使我想到,很多由原本較為消極的想法,改變為積極的態度而成立的基金會,為自己女性立場的權益爭取。我個人認為,若跳脫一般的社會規範,譬如,我們不管當檳榔西施是否敗壞社會風氣,亦即跳脫意識型態的觀點,救贖的方式可以創造更積極的價值觀。(因為我個人也是屬於比較正向積極的人格)老師也說過,有時候受害者反而遭受更多的責難,所以救贖式的價值觀是高階的要幫助低階的,受害者才能真正的得到拯救。

◎逍遙與拯救

事件:癌症病患為例,一般人突然知道自己已經得到絕症的消息,感到自己不久於人世,通常會有兩種不同的反應。第一種就是逍遙;第二種就是拯救。因為這兩種不同的觀點,導致病人在面對此一重大疾病的時候,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三) 逍遙:比較看得開,修行思考的人必較常會有逍遙的人生觀。基本上,佛教就是其一代表。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不強求事情一切順其自然,這是逍遙觀點的特色。像我爺爺就是選擇以逍遙的態度面對。當爺爺獲知自己已罹患絕症時,採取一種相當鎮定的態度,告訴我們:「人生一定會面臨死亡。並且告訴爸爸毋須擔心,一切都只要盡人事聽天命即可。」所以,我認為爺爺的人生觀是傾向於逍遙,他對於生死不執著不強求,有種順應天命的味道。或許,是與人本身的性格有著極大的關係,但是,我覺得如果能夠以更積極的方式去延長自己的生命或許能有奇蹟發生,所以具有逍遙態度的人生觀或許能過的很快樂,但似乎少了一些積極面對的勇氣。

(四) 拯救:救贖方式思考的人,常會有拯救的觀念。這樣的人比較看不開,常想要幫助人。而且,人與自然是分開的沒有結合,傾向與社會做結合並常為眾人祈禱。脾氣上,也會較為差一點。

再以朋友的父親積極的面對為例。朋友的父親獲知自己已罹患絕症時,受到了震驚與打擊,採取如臨大敵的態度。積極的尋找各種方式以延續壽命,並且重新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向,決定從今以後要積極幫助他人,也在生活上努力實踐。就向很多癌症痊癒後都會投入醫院的志工行列,努力的幫助那些發生了和自己過去遭遇相同境遇的人。並所以我認為這就是屬於一種拯救的態度,除了拯救自己也抱著積極的心態要去拯救別人。若是一個人在面對生命轉戾點的時刻,擁有拯救的人生觀,或許對於個人的未來發展上,會出現奇蹟似的正向引導而獲得最後的成功。

(五) 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

事件:舉黃安的妹妹為例,在數年前曾經有一批大學畢業生集體出家事件,不顧與家人之間的親情與血緣關係,自行決定出家的決絕方式,震驚了當時的社會。

1.佛教:完美修行觀的典範。以出家的方式來滅絕所有的因緣,覺得人的能力是無限的,可以達到一個無我的境界。是一種個人主義的表現,所以可能產生斂財的情況。

我認為從這個事件當中,可以明顯的看到佛教是以斷絕所有的因緣來斷絕苦難,因此,黃安的妹妹必須割捨與親人之間的因緣關係,才能夠真正的進入佛教以達到心靈上的解脫。可是我覺得,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是否真的能說解脫就解脫那麼以往與家人父母之間的感情真的能說放就放呢?對於這一點我真的很質疑並且感到十分的不人道,如果這個社會人人都為了要脫離苦海而出家,那麼這個社會也許才會真正的陷入了一片感情的苦海。因此,在這一點上我覺得無法接受。

2.基督教:完美救贖觀的典範。是主張走入苦難企圖拯救苦難的社會,覺得人的能力有限,因此才會有上帝的存在,是一種集體主義,主張節制慾望,故少有斂財的情況產生。

由於基督教對於自身的慾望有著嚴謹的限制,而且必須寬恕別人幫助別人,希望能夠達到拯救世人的弘願。我覺得非常好,而且我認識的基督徒室友們,真的是很發自內心的幫助別人,並且在生活習慣也都相當良好。但是,對於傳道這回事,有些基督徒會顯得太過於熱情,有時會實在令我感到非常反感,而有時候又覺得他們的想法太過於天真似乎忽略了這個社會的現實面。更常常將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歸諸於上帝的決定或磨練,令我會感到他們容易逃避問題的而非坦然的面對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