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外三8852116
---------------------
古惠君
1. 音樂欣賞
上課內容:
用天類的角度探討音樂欣賞,包括以下三點:
(1) 直接的感覺
(2) 透過知識 (收集資料、探討音樂結構等專業知識)
(3) 透過音樂家的生命史 (創作的目的、精神)
例如盧貝松電影的三時期,首期以「正義」為題材,敘述義賊與政府之間的鬥爭;第二期則是專心致力於「愛」的探討,內容包括親情、有情與跨年齡的愛情;最後一期就以「信仰」為主題。以上三期正符合一位藝術家在年齡與思考上的轉變。
欣賞音樂三元素:
(1) 旋律
(2) 和聲 (音色)
(3) 結構
思想應用
音樂到底有什麼力量可使一般的歌迷瘋狂的搶購?可使孕婦媽媽精挑系選的聆聽?也可使失意的戀人在KTV失聲的吶吼?更可使為數可觀的人潮靜靜的欣賞與歌頌?因為音樂本身即是一處寄託!大抵來講,我們可把音樂想像成救贖的角色,一般世人透過它來紓解壓力或寄予未來的希望,音樂本身的性質與救贖有很大的關係,那音樂的內容呢?不同的音樂內容所帶出來的人生觀也會有逍遙與拯救之分。例如今年的宇宙光百人大合唱公演,這次從節目的安排、順序、與目的無一不顯露出濃濃的拯救觀。首先以旋律來說,稱不上沉重也不是所謂的輕快,而是讓人聽了會很舒服但充滿著力量。和聲方面更是氣勢磅礡,藉由100人所分出的3~5部,部部分明卻又巧妙的和成一首優美的聖歌,讓觀眾很清楚的聽到各部的職責,而在結構上更是明顯看出歌頌上帝的目的,不論是從歌詞的內容或是歌者所表現的情感。而此次最大的不同是把中國傳統藝術文化 (黃梅調)融入以傳教為目的的通識活動中,經由有心人的改編與重新填詞,原以淒美絕世的愛情故事透過厭惡封建體制的高亢和聲以及結尾如裕火鳳凰般賦予重生的希望轉為專為梁祝打報不平,鄙棄當時社會的一場劇。透過天類的角度做音樂欣賞,不應只是盲目的追求流行,音樂沒有所謂的對錯,重點是要靠自己用腦袋多做思考才可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意義與用心!
2. 日本漫畫之探討
上課內容:
風靡台灣已久的日本漫畫,有主要兩個特性:
(1) 成敗論英雄
(2) 強烈的修行主義
好比說「將太的壽司」或最近電視一直狂演的「中華一番」,兩者都是有關廚師奮發向上的故事,但我們很清楚的看到主角在最後都會有奇蹟的出現而反敗為勝,而對於失敗者總是不賦予同情心,對於主角更是要求一定要好還要更好,贏了這一場比賽,接下來一定是挑戰更為艱鉅的困難,這就是傳統的日本漫畫所呈現出的特性。
思想應用:
從日本的漫畫風格中,不難看出日本的民族性,一樣的成敗論應英雄,也是具有強烈的修行主義。尤其最近世足賽打的如火如荼,南韓與日本成為史上第一次由兩個主辦國負責整個世足賽的賽程,如同以往的傳統,主辦國一定都會闖入最後的16強,這次的南韓與日本更是以黑馬之姿晉級,兩國自爭辦主辦國以來的長期較勁,終於在這次16強之路達到頂點,尤其外界普遍不看好日本,認為南韓在足球方面還是略勝一籌,然而兩國前後的晉級,日本簡直把場上的日本球員個個當神一般崇拜,但短短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兩國人民一個像在天堂般快樂,另一個則是躲在暗處不願接受事實,我們姑且不論南韓是用什麼方法闖入強八強,但輸球後的日本人,在也不提球員是多麼的英勇、如何的敬佩他們,更不像愛爾蘭以及義大意球員回到家鄉後受到百姓的尊敬與愛戴,很明顯的日本人也慣用他們的傳統「成敗論英雄」來對待他們的球員,這可以說他們殘忍嗎?也許他們的球員不這麼想,修行之路本來就是痛苦的,在還沒到達最高境界時,一切的苦難、委屈都要自己承擔,就跟漫畫中的主角一樣,櫻木花道不也這樣的走過來!
3. 由空難看世界觀
上課內容:
中西皆主張死後有靈魂的存在,假如不主張死後有靈魂,那世人活在這世界上就會失去意義,成天沉醉在享樂的世界中。但東西方卻有孑然不同的世界觀(死亡觀):
(1) 西方世界觀,由蘇格拉底提出,他認為世界觀包含了現實界與理型界之分,現實界就是一般人活著的地方,而理型界則是死後靈魂所處於的完美境界,所以蘇格拉底不怕死。
(2) 東方世界觀,東方人普遍相信輪迴,因為沒有所謂的理型界與現實界的概念,所以比較怕死,死後則變成一種不確定的狀態。
而不同的死亡觀將會反映今生今世的態度,死亡觀不確定就會產生沒有死亡觀或是死後即是空無;相反的有確定的死亡觀又分為靈肉二分以及靈肉不分,在靈肉二分的觀點裡,認為肉體會侵蝕靈魂的純潔,所以就盡量維持肉體,只重視神聖的事,但造成一種不平衡的知識世界。而主張靈肉不二分的則認為靈魂與肉體一樣神聖,肉體的一言一行及代表靈魂亦是如此,這也是基督教的神學觀點。
思想應用:
從這次的華航空難,機上90﹪以上乘客都是台灣人,悲淒的家屬成天在機等候卻是心愛人的遺體,有人說這是世事無常,有人問為什麼好人卻落的如此下場,老天爺這麼不公平,而這就是所謂的天地不仁,難道他們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原本就是「逍遙」的人生觀嗎?但我卻認為在經歷一場這麼大的變故,人死了就不能復生,不能看得到、摸的到,就算真的有靈魂的存在也不能平撫失去至親的痛苦,說到底台灣人還是沒有辦法接受靈肉合一的觀念,所以他們只好選擇「逍遙」的人生觀去解釋這場意外,因為不論在心境或是技術上的層面來說,大部分的受難家屬都無法用「拯救」去面對這次空難,原因很簡單機上乘客全數罹難,家屬也沒理由去為他人祈禱,如果說要為以後的乘客著想自行組一個自救會,困於對飛機不切了解,對於飛行更是完全陌生,這要如何組一支像樣的自救會?所以遇到這麼大的變故,家屬只好選擇逍遙去看開一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