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那有什麼『興趣知識』?一定是翹課所以沒聽清楚,是『本然興趣』啦!
再者,你非常勇於提出自己的創見,作業內容與我上課的定見諸多不同,而且
創見又不只有全然唬爛,還有許多論證。這樣子很好,但要小心自己的創見如
果沒有足夠的知識來支持,會有淺薄化的危機。
科學與社會思想
1、 興趣知識-
我個人也相當同意老師所提出的這一個觀點,因為在這一個社會上,並不是只
有一些所謂的碩士、博士才是知識的最高擁有者。因為科學是包羅萬象的,不
是一直讀、讀、讀,所能擁有的。我常在日本電視台看的一個節目『百工圖』
,它是介紹日本境內一些對於專長方面的專家,這一些專家往往不是高知識份
子但是就憑著最基本的元素『興趣』。沒錯,就憑著『興趣』使自己對於某方
面具有別人無可比擬的知識出來。例如:有一集就介紹了一位專門種洋蔥的農
夫,因為對於洋蔥的熱忱,所以他日以繼夜的研究洋蔥,使他不但熟悉土壤的
特性,也非常清楚各種肥料的特性,也就是因為對於種植洋蔥的興趣使它比一
些土壤、種植科學家還要厲害呢!
而我覺得『興趣知識』和在台灣也有句俗語很有類似的味道那就是『行行出狀
元』。因為自己選擇的自己所興趣所致的工作,所以自己專研出比一般人、甚
至可比擬專家的科學知識。所以我覺得興趣對於一個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只
要對有益的事情有興趣,我想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一份天空才是。畢竟知識
與興趣都是自己所擁有的,而由興趣所產生的知識也是自我滿足的因素,而只
要有那份心去自我發展,根本不用在乎到學歷的拘束,盡情的追求自己所想要
的事務。
2、 重視理論內容不要只重視結果-
中國古代的傳統觀念就是如此,每每只重視結果的原因,使中國的學生都只重
視到考試的成績,而卻不重視自己是否有了解其中道理。老師曾舉過這樣的例
子:「老師傅說用乾木頭所建造的房子較穩固,卻有人問老師傅那麼用濕木頭
慨房子等木頭乾了不就比乾木頭建的房子堅固了嗎?但傳統的中國老師傅一昧
的責怪此位同學,並且告訴同學說只要這樣做準沒錯,但此同學卻還是依己見
蓋了房子,最後房子倒了,該同學又被老師傅訓了一頓。」其實這就有點像我
們教育中的「填鴨式」教法一樣,只求結果,不重內容。這樣很容易扼殺了那
種孩子般的天馬行空的創造力,這樣子的話,也相對的扼殺了科學以及扼殺了
科學和社會相護依存的關係。因為減低了創造力的話,也等於減低了科學的原
動力,科學的原動力和創造力有很大關係,沒有了創造力很容易在研究科學時
突破不了瓶頸。相對的科學的應用和社會是息息相關的,社會的進步也是因為
科學。所以我覺得基本上老師傅重果不重因的行為犯了中國傳統上的大忌,扼
殺了科學的原動力,實在可惜。而另一方面,此位學生在我眼中算表現的相當
好,因為他求知的慾望濃厚而且為了知道原因不惜對抗老師傅,雖穰到頭來還
是被老師傅罵了一頓,但是經過這一次的實驗,使他自己明白的知道為什麼不
能用濕木頭蓋房子了,雖然失敗但得到一次寶貴的經驗。最可惜的是老師傅不
能完全的把自己的經歷和所知傳承給下一代,因為老師傅重視結果的情況,使
其他人只知道方法和技巧,卻不知道來源是為什麼而來,這樣使學生們想要更
進一步的進步究需要自我研究原因來了解,再來更一步的進步了。
3、 危機科學革命-
科學依常理來講是因循漸進的,一步一步的,想要跨越其中的步驟,是難上加
難的,尤其在一般祥和的社會中。但是如果社會處於一種危險的狀態的話,往
往科學會有一些令人驚喜的時候。因為受到危險壓力的加重,生命及國家往往
受到威脅,像這時候的作戰科學往往在這時候是突飛猛進的,因為此種科學在
此時是非常舉足輕重的,要是運用得宜是很容易的使自己處於優勢的一方;又
例如像如果在社會中發生什麼重大災難,和事件相關的科學必定是相當活躍的
,因為社會生活中即需要一個解決知道,所以會寄望在科學上能夠有解決的方
法,例如:威爾剛的出現、減肥藥等。像那時候的生物科技、藥物科技、人體
研究等科學,是一種人們寄託的方向,希望他們能夠提出一些社會中所需要的
需求。我覺得這時候的社會與科學的關係,更是比一般時候的依存關係還要來
的更強烈。所以我個人覺得危機會促使科學發展的更為迅速,但是只限於社會
生活中所及需要解決或府何大眾需求的科學應用上。而一些比較沒有相關的科
學或是更深入的研究科學也常因為社會的焦點在所急需求的方面,容易在這時
候被人所遺忘,或是投入的人力較少,使其發展受到限制。所以有利就有弊。
但是我覺得危機科學是非常需要受到重視的,因為危機出現時,必然是社會發
展遇到了某些狀況,如果沒有解決有時是一種對生命的威脅,如:戰爭、愛滋
病等。所以要避免危機的發生,但是一但發生的話,科學與社會必須相輔相成
,使危機變轉機,繼續的運行下去。
4、 典範常規科學之科學演進-
我認為科學並不是每一次都是絕對正確的依據,雖然它常被認為是最對的解答
,因為其結論是由數個專門研究其科學方面的專家,但其結論會因為所在的時
代而影響到討論的結果。例如:在17世紀的時候,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地球是
方形的,而認為地球是圓的科學家往往被視為天馬行空的幻想。但是如今我們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圓的了,而當時所謂的科學家大部分都錯了,這樣不是很奇
怪嗎?其實我認為倒不然,因為科學是一步一步演化的,就是有當時的錯誤,
才會讓我們知道其實很多事情不盡然是我們所想像的那個樣子呢!而且我認為
科學就是應該這樣子才算科學,在我的觀點中科學是不能一步登天的,因為如
果不知道其過程,那麼就會有很多不明瞭的地方,等到問題出現時卻不知所措
,那麼怎麼算科學呢?研究就應該因循漸進,就像實驗一樣有明確的過程和解
釋,這樣才會有人信服。而有時候配合著自己的創造力,來探討過程,這樣才
是科學家應有的精神。
對於研究可能會因為時代的影響,使自己陷入迷思中,這時也必須參考他人的
意見,或者是當有人提出和自己相反的研究報告時,也不必急於爭辯。應該各
自提出各自的觀點,然後想辦法去實驗、驗證。因為我認為科學是一種真理的
尋找,不是靠著所謂的『三人成虎』來證明,應該抱持著科學的根本『尋求真
理』的方向來進行,而典範常規科學只是一種科學的基礎,不必視為真理,畢
竟事情沒有絕對的嘛!
5、 人權與平等-
世界上有很多不一樣的國家,所以就有不一樣的人權定義。也有很多不一樣的
民俗文化,也就有不一樣的平等定義。這麼多的定義中,哪一個才是最好的呢
?我是覺得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好處。怎麼說呢!因為風俗民情的不同,
以及宗教的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需求。例如:美國知識較為發展且均衡所以
重視平等自由,以致於美國人處處重視人權。而阿拉伯地區因為政局不穩定、
開發不足、人們知識不健全,所以必須採取限制法令。-就像50、60年代的台
灣『戒嚴政策』,因為人民法律知識普遍不足以及政局極度不穩,所以必須對
人權與平等有所限制。
然而關於人權、平等與社會的關係,當然是比較平等、自由比較受到社會與科
學研究所歡迎了。畢竟順其自然的發展比較輔合人的所求,也比較能引發出所
謂的『興趣知識』。這也是我比較偏向的觀點。但是我想了想,一但人們知識
不足或者一些外在因素影響的話,不是很容易引發一些亂象嗎?而比較限制人
民的國家,也有不同的安定情況啊!不一定都要現代化的城市、生活、科技等
、也能有一番好作為啊!例如:古羅馬帝國、古老的中國以及遠古的埃及。所
以現在的我雖然比較認同平等與自由的觀點,但是我也不否定限制政策的觀點
。畢竟我所生活的環境可以有平等與自由的空間,但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有
如此的行為。
在科學方面,我想受限制的方面應該比較影響較大,因為較平等、自由對於科
技比較可以有各方面的發展。但是限制政策,我想就有所阻礙了,對於所需求
的科技發展較為重視,但是比較和其限制行為無關的便會無從發展,沒有發展
的空間與人才。所以我認為這方面受到的限制會比較大,科學發展的路途也會
比較坎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