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我只能說你寫得非常好,頭昏腦脹的代價是高分…:P
而且憑第一點的論證精詳我就可以給你99分高PASS。不過我是很龜毛的…:P
課程:科學的思想與社會 修課班級時間:(二)E,F
1.中國把可發展為科學精神的事情,以倫理層面取代。<同意50﹪>
中國的歷史已是相當的永久,而在科學上的發展,卻落後晚起的西方國家。對
於這點我在上國中歷史課時,也覺得奇怪與不公平,明明在各個朝代有許多的
發明,如筆、紙、火藥、圓周率、渾天儀等…。就是沒有延續發展成火箭、數
學公式、定理…。而老師於課堂上的講述:中國把可發展為科學精神的事情,
以倫理層面取代。我覺得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中國的確有許多道德倫理上的
規矩,這點可從我們國小有讀過的二十四孝、國中的論語得知。一個例子是我
們從小就有被教成「對於老師長輩所說的事物皆是正確的導向」,大家上課都
是規規矩矩,上課就是老師講一句自己抄一句,自己的意見或許是對的卻不敢
發言;比較美國的學生和老師像是朋友,而較敢發言、辯論、討論,相較下我
們就少了互動下知識的成長。所以說中國把可能發展為科學精神的事情,的確
會受到倫理的影響。
此外,我想還有文字語言上的原因:大一曾經上過西方近代史的課程,其中有
提及到中國的語言、文字對於科學的影響。中國的語言、文字太過於繁雜,且
皆是需要記憶的,還有「九千常用中國字」的類似書籍是可讓學中文的人背誦
。反觀西方國家的語言、文字多數為字母拼音而成,寫的字體各有其發音,會
唸就大概拼的出字,(我有想過那我們豈不是要以注音符號來做類比)。而且
有分字首、字尾的各項涵意,如pre- 是有"預先"的意思;而re- 是有"再"的意
思等…。所以較容易使人學習,且不用花太多的心思於記憶字體上,而從事其他
發現與研究。
我想還有教育體制上的原因,中國的歷史雖久,學校卻不普及,想想從小在私
塾中搖頭晃腦的背著古聖先賢的文章,再去赴考八股的考試,還要對主考官的
味。不若人家發展一、二百年的國家,小時候開心的觀察大自然、學學才藝,
高中、大學階段才作深入的學問,循序漸進,也不需背九九乘法表;對於公式
,專研其因、而不背其果,往後若遇到未見的問題,也以此精神態度推導,這
才是作學問的根本。
2.人們對於不喜歡的事物以實證主義論之;對於喜歡的事物則略過實證主義,
以經歷言之。<同意100﹪>
對於這項論點我覺得相當同意,尤其是老師舉選舉的例子,候選人各取
對方某些話的片段來定義對方,真的蠻有趣、好笑。我們多數人可能對於"實
證主義"陌生,但是對於此一論點卻是常用。比方對於「抽煙」而言,愛抽煙
的人就說抽煙可以提神、增加工作效率、開車可以更安全(我的父親屬之);
而討厭抽煙的人就會引用抽煙會得癌症、每抽一根煙會少十一秒的壽命等科學
、醫學數據反對(我屬之)。我們對於自己喜好的事物總是會陷入自我主觀意
識、經驗中。如道德宗教、愛情為"先驗",相對於實證主義,是不可以眼見為
評、外在的重視論之。宗教上最簡單的例子為各個宗教都有某些狂熱份子可以
用生命證明自己的忠誠、或是拋下一切俗事出家;愛情上最簡單的例子為情人
眼裡出西施,這兩個例子都是沒有什麼證據,來說明為何一個人可對於信仰的
宗教、所愛的人不顧一切,只可說以自我主觀意識、經驗而產生此行為。
3.客觀的集中意識為讓自己客觀的走向錯誤;主觀的支援意識為讓自己產生
靈光乍現的發現。<同意50﹪>
人的意識分為集中意識及支援意識,在生活上我們一般的話語、思想
皆屬於集中意識;而藏在其背後的即為支援意識、默會意識。我想,我們在
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媒體、言語即可成為我們無數的集中意識;而支援意識所
產生的默會意識,是對許多細節上的學習,產生的知識、經驗。但是,我同
意50﹪的原因為,「我覺得最初支援意識的形成會受到集中意識的影響,而
多次自己嘗試、累積到後來,才成為自己的支援意識」。我的例子為想到高
中開始打籃球時,對籃球仍很陌生,我看一位同學在距底線30度角左右所投
的擦板球相當準確,所以就請教他如何投這種球,但我記得他說的第一句話
「就是這樣投」第二句話是想了一下說「對準籃板上的紅框的左右邊線投」
,我記得我以他的方法練了好久,有時好像可以進籃、有時又不行,當然現
在的我已經會了,而我再想起同學的話,也覺得「對準籃板上的紅框的左右
邊線投」這個結論有一點類似自己後來去體會出的感覺。所以,我覺得我最
初是受到他的集中意識影響,而有一個方向去試驗,久而久之,累積出自己
的方法,而有了自己成功方法的一個背景,再步入老師上課所說的「客觀的
集中意識為讓自己客觀的走向錯誤;主觀的支援意識為讓自己產生靈光乍現
的發現」,一些過往經驗成為基礎,去產生「靈光乍現的發現」;此時,若
再有客觀的集中意識反而會干擾自己心中的隱約目的。
4. 如何促進科學的社會-求真、爭辯、獻身<同意100﹪>
其中,我覺得「求真」也就包括「求精」的意思,為不考慮所追求問題
之外的東西,以單純化的途徑進行;「爭辯」則是堅持己見,為不同意見辯
論,而也可藉由爭辯傳達自己的想法,達到交流的作用;「獻身」則是全力
投注自己於其中。最好的例子是自己求學的態度,可看到「求真」的模糊以
及抗拒「爭辯」,又不想「獻身」,有人說過:學科學的人在對於數據上,
講話不會有「好像」、「應該」等不確定的字眼,而我在實驗課時就常說這
些話。至於為了學業上的堅持而和同學爭辯也只記得一、二次,通常都是人
云亦云。對於獻身一說,也只有在大考之前才在擁抱課本。所以我想,如果
每個大學生都做得到這三點,科學的社會必定進步神速。
5.「本然興趣」的討論。<同意100﹪>
在上課到「如何促進科學的社會」時,老師介紹了科學與科技的差別,
科學之於非實用性的思想上;科技之於實用性的價值上。科學是基於本然興
趣上,故可超越學識、外在環境的因素,雖然科技的背後可能是基於科學的
思想,但是科技不會基於本然興趣上。以「商業設計」中的行動電話製造為
例,他們背後的研發人員都充滿著理想與目標,也可說是基於自己的本然興
趣之上,而盡力來開發出功能更好更完善的新一代行動電話,而從其中獲得
成就感、滿足感而得到快樂。但是對於要操作商業部分的老闆而言,他可不
會把研發人員的所有成就急著公開,我們可看到行動電話的功能是一步一步
的慢慢增加,好讓消費者會想去換新的行動電話,這就是基於商業所產生的
行為,這時忽然覺得NOKIA「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還蠻有趣且貼切的。此外
,對於自我學科之本然興趣濃厚者,將超越現實身分地位。這我也十分同意。
如老師說在應徵工作時,本然興趣超越了學識,可說是重要因素。起初學識可
以參考,但是擁有本然興趣才可以將工作做的輕鬆且樂在其中。「若有本然興
趣,則無事可阻礙」。
p.s. 很久沒有做過像這樣的作業,用腦到頭昏,但也有成就感。而對許多
第一次接觸的名詞,可能在意義的掌握上仍不足,這點請老師指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