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7103 資訊四甲
---------------------
黎訓成

1.      科學的社會是怎麼運作的?

    說明:

在科學的社會中,大家透過知識自由進而自動產生相互權威(普遍權威),而相互權威是大家所共同公認的,所以科學的秩序也可以說是一種相互權威,因為它也是自動產生的;在科學的研究過程中,科學家的心靈層面是不會去做造假的事情,所以自然而然的產生科學的秩序。另外,在科學的社會中,科學家的職位是如何產生的ㄋ?除了在本身領域之中要有一定程度的基本能力之外,他還必須具備能夠辨識非本行的權威的能力。以上就是基本科學社會的運作情形。

    舉例:

個人同意這樣的說法。

舉例來說:在科學的社會之中,諾貝爾獎相信是極具權威與代表性的獎項吧。諾貝爾獎是用瑞典炸藥發明者諾貝爾的遺產成立的,自一九○一年開始頒授,今年剛巧是一百周年。諾貝爾規定,其獎項只可以授與「在前一年曾令人類獲益最大」的人。獲獎者不乏如愛因斯坦等學術巨人。從愛因斯坦那個年代,也可以說是我們人類科學開始化速成長的年代開始至今,諾貝爾獎對於科學家而言都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也可以說是科學社會中一種身份和地位的相徵,但是並沒有任何的明文規定說諾貝爾獎在科學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及所代表的身份地位,所以由此可知這是一種相互權威,因為他是自動產生的,而且是大家所公認的。

由諾貝爾獎的另外一點可以看出科學社會秩序的產生也是一種相互權威。由于時代變遷,從前諾貝爾獎的評選制度已不再能適應當今的社會,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正在考慮做出重大變革,包括改革科學獎的頒獎模式、增設獎項等。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批評諾貝爾獎把理科僅僅分為物理學、化學、醫學三科太過片面,並不能反映出科學的最新發展。批評者認為,在當今社會,許多新興學科諸如天文學、基因學、工程學、電腦科學等都沒有名列其中,對于那些科學家來說,這實際上是不公平的。此外,當年的規定是每項獎最多限頒給三名研究人員,然而不少重大突破和發明,其實是由許多科學家同心協力共同完成的!

所以由此我們可知,諾貝爾獎的種種規定,不論是頒發的獎項或是評定的標準都是由「科學家們的認為」所決定的,所以這種科學社會的運作、科學社會秩序的產生,都如同說明中所述,是自動產生的,並沒有明文規定,是一種相互權威。

2.      多元化的概念

    說明:

所謂的多元化,是自由的一種選擇,但是只有自由和多元化是無法產生意義的,所以當以意義為目的時,自由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但若是以自由為目的,最後只會失去意義而已。好比我們嚴格規範方法論是在檢驗典範進而產生意義。

總括而言,多元化的概念在於:如果以多元化為目的則失去意義,但如果擁有多元化的自由,則有多元化的選擇,選擇單一元化的事情或目標,如此可以促使有意義的行為產生,又或者是有意義的結果;如果多元化的選擇,又以多元化為目的,則會失去意義。

    舉例:

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

è同意部分:舉資工系為例子好了,在中原資工的課程規劃方面是朝向多元化的,從大一到大四的課程,雖然說比較著重於程式寫作的能力方面,但是也同時將程式寫作運用在軟體、硬體、網路、遊戲…..等多方面,並且在之中穿插許多理論方面的課程,在與程式實做加以結合,達到擁有多元化的自由和多元化的選擇,在畢業進入社會之後,才能夠因應多元化的社會,選擇自己的興趣與所長,對單一化的技術或目標加以研究,最為一個專們技術的佼佼者。也就是說,學校提供多元化選擇的自由,資工系的同學可以對於自己所擅長和有興趣的部分去選修相關的科目,對於單一化的目標作加強,最後產生有意義的行為。

è不同意的部分:在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之中,要生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專業的投資者,想要能夠在這個環境複雜、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投資正確,獲取利益,個人認為至少需具備這五種技能,當這五種技能能力值愈高,則相對的投資風險就會愈低,所以這五種技能是缺一不可的。

第一是會計,也就是財務知識。當你管理的錢愈多時,就愈需要精確,所以財務知識能夠幫助你讀懂財務報表,藉助這種能力你還能夠辨別業務的優勢和弱勢。

第二是投資。投資涉及到策略和方案,甚至可以說是創造。

第三是瞭解市場,它是供給與需求的科學。這除了要求瞭解受感情驅動的市場的「技術面」之外,還必須瞭解這項投資的經濟意義,因為一項投資究竟有無意義最終取決於當前的市場狀況。

第四是法律。它可以幫助你有效營運一個進入會計、投資和市場領域的企業並實現爆炸性的增長。舉例來說,瞭解稅收優惠政策和公司法律的人能比雇員和小業主更快致富,這就像是一個人在走,而另一個人在飛,長遠來看這種差距就會更大。

第五是經驗,尤其本身曾經或是現在是自己投資領域的工作者。舉例來說,資工系的同學對於電腦相關領域的產業及動向都會常常注意,尤其是從學生時期就開始累積經驗,不光是累積市場分析能力的經驗,同時也是由於自身長時間處在相同類型的大環境中,所以對於周遭的一些「民聲」,能夠「即時」的獲得。這些經驗以及資訊獲得的速度,將會是投資勝負的關鍵。

由以上五點,除了最後一點不是能夠「教就學的會」的之外,其他都能夠透過本身在學生時期,身處於多元化選擇以及自由的校園環境中,學習到這些知識。所以當初若是決定要做一個好的投資者,則必須在校時,就以多元化為目的,將來才能達到有效投資這種有意義的目標,這和說明中,「以多元化為目的,則會失去意義」是不符合的。

3.      在具備統一的前提之下,之後理性的探討才有意義

要有大家所認同的典範,才能進行常規科學的研究

    說明:

以理性來揭發判斷,所以只是盲目的遵守愛因司坦的理論並不一定理性;同樣的進行批判性的思考也並非理性的(否證論)。所以只有在常規科學中,才能進行理性的探討,因為典範之所以產生乃是因人類原有理性的能力,可以解決問題,能夠選擇自己接受的典範(接近真理的特性),所以理性的探討是建立在一個基本權威下。

    舉例:

在中國對日八年抗戰的前夕,當時的許多思想家都主張全面西化來救中國,但是他們卻都產生了這樣子的一個矛盾的情形,就是:在中國,對中國人罵中國文化;在西方,對西洋人捧中國文化。舉例來說,胡適在康乃爾大學求學時曾用英文寫了『中國之婚俗』一文,投給校刊發表,內容除了說明中國傳統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包辦的婚姻以及早婚的各項好處之外,同時也批評西方的自由戀愛是不堪忍受的習俗。另外,曾經非常崇拜西方的新潮詩人徐志摩,他在哥倫比亞大學是以『論中國婦女的地位』為碩士論文。全篇為封建社會中的中國女性地位辯護,說納妾對妻子並不是侮辱,強調中國女人一直和男人平等,並為中國傳統的「纏足」辯解說:「西方婦女流行的束腰又比中國的纏足好多少?」。

會造成這樣子的情形都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在「全盤瞭解西方制度下,才主張西化」的前提之下,就主張西化。所以就轉變成他們對於西方的嚮往只是感性的、衝動的,而不是經過深邃思考後的認同。雖然這種感性的追求是充滿激情的,但由於對西方價值的根基把握的不全面、認識得不夠深刻,因而這種激情往往會潮起潮落、經不起挫折。

另外,他們過份的把西方制度完美化。一旦發現西方制度中的弊病,就開始回頭,要尋求比西方制度更好的另一條道路,但是他們身處於信息封閉、思想不可交流的的專制社會裡,又怎麼可能想出比現今西方制度更好的制度ㄋ?即使想出來的,也完全沒有檢驗的可能。也就是說,當中國人還在趕牛車的時候,硬要強調汽車的弊病實在太多,他們一定要研製出既沒有污染、又不會出車禍、卻比汽車更快的工具。且不說僅有趕牛車技術的車伕,要研究出汽車的弊病實在是強己所難,而汽車的弊病也只能在汽車裡、在汽車的技術之上才可能研究明白的。

這就是「在具備統一的前提之下,之後理性的探討才有意義」的反例論證。

  

呼∼終於寫完了,不敢說寫的多好,不過,老師我這次也是很認真很認真的寫喔∼∼!所以希望老師高抬貴手,能夠給我高點的分數。因為我將來需要靠在校的成績來申請國外學校的 ><””。所以,在這邊謝謝老師囉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