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走出社會與走入社會的名詞亂用一通...$%^#$^...幸好推論是正確的。
第一題:
個人的修行(逍遙)與救贖(拯救)
※老師的解釋:修行是以提昇自我為主,救贖是以他人為對象;老師又以佛教
做為修行的代表;以基督教為救贖的代表。老師也說:修行思考的人較能
有逍遙的人生觀,而救贖的人生觀則環繞在其他的人、事、物的拯救。
逍遙的人生觀的特質:順其自然既得快樂的自我,融入大自然;對事物不
執著、不強求,較無我。
拯救的人生觀的特質:以個人為主體,自我主義,充滿愛的精神,但對是
非明辨
※老師的舉例:如:撞車的時候,逍遙的人生觀會覺得沒關係,這種事情常會
發生,沒有關係的。而拯救的人生觀則會與你爭的面紅耳赤(為的是一個
真理,到底是誰的錯);老師也以大自然為例子:在一個草地片佈、鳥與
花香的大自然中,逍遙的人生觀會覺得我與大自然合而為一了,我融入大
自然當中;而拯救的人生觀則會覺得在如此宜人的大自然中會想到「這情
景忽然讓我想到一個寫作的好題材」會將自己與自然分開,轉到其他的事
物。
※我的觀點:我贊成這種說法,但是我有一個疑問『老師這一定會是受到宗教
影響的嗎?』以下我所舉的例子我會讓您知道我贊成您的逍遙與拯救的人
生觀,但是我真的不明白這是否真的與宗教相關,不過我覺得這應該會與
人的性格及家庭、環境有關係吧!
※我的例子:我認識一個人她是基督徒,而我並沒有一定的宗教信仰,但是我
的家族是佛教混道教;給那個小姐取個**代號吧!以我跟**來做比較。
**常常說一句話:『我一切盡力了!其他的交給上帝吧!』但我卻覺得:『
事情也沒有那麼嚴重啊!如果盡力了,那就可以啦,對自己交代的過去就
可以啦!』以上是說我的人生觀是比較逍遙的,因為我覺得世界上所有的
事情權操縱在自己手上的,因為完美可以是自己給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而**卻覺得她把自己與事情分開了,一切都有上帝在;另一個例子是:
**有一個秘密男友(小八卦)但是,**與她卻相處的不是很好,原因是「
那個男的不愛她」,在一次**與男的講電話在電話中吵起來,結果**說:『
你現在很需要幫助,你能讓我幫助你嗎?我很希望能幫助你?』電話掛掉
馬上就衝去找那個男的。可是像我跟男友吵架,我並不會這樣,吵架而已
嘛!大不了最壞的打算就是分手啊!而且小吵架嘛,事情過了就算了啊!
老師啊!我舉的可是生活中的例子,之前沒上過您的課,我還覺得**是不
是有一點精神病?上過您的課之後,我才能解釋這一切。
※疑問:逍遙與拯救的人生觀真的與宗教有關嗎?或者這只是大部分的呢?
第二題:人與環境間所產生的影響(結果),因個人的而價值不同
※老師的解釋:價值現象學觀念;以基、佛為例:
佛:認為人的能力能靠自己達到完美。
基:無法完美。
佛:能靠自己達成完美,但有時會受到阻礙。
基:因為只要想當神(完美),就馬上犯罪。
佛:結果相信會有完美的人,能夠主導一切。
基:因無法完美,所以產生制度來限制人的行為與能力。
佛:最終結果產生賦予權力的統治者,人治思想產生
基:會出現制度,產生民主思想
因為個人的價值不同,所以對同一個問題所做出來的反應也會不同。
※老師的舉例:老師舉了「學校某個門壞掉為例」:
假設學校能力有限(基)學校能力無限(佛)
能力有限:因為不能完美,需要限制。因為只是受到阻礙,但是只要突破阻礙,及能
完成。較明瞭學校程序或體諒學校的管理癥結。
結果應該什麼事都要能完成。
最終結果抨擊學校的辦事沒有效。因為能體諒學校,而導致事情無法獲得儘快的解決。
最後的思考方式導致:基督教的思考方式則會提供解決的途徑;佛教則以體諒
(忍)來拖延問題的解決。
※我的觀點:基本上我是贊成老師您說的,因為您舉的例子實在是足以論證您
的說法,因為現在有很多人都是認為人的能力無限,祇是受到阻礙而已見舉例
。但也因為這樣的觀念而會導致積極與消極的態度產生見我的推論。
※我的例子:聯考
假設能力有限(基)能力無限(佛)
原因因為人的能力有限,所以無法考滿分。因為人的能力無限,所以如果我認真的話是可以考到滿分的。
結果有一定的錄取標準(制度)會不會考上不一定,因為有其他的阻礙
最終結果為要考得學校,必須要規範自己唸書。因為預設了阻礙的存在,所以不一定會每天唸書。
解釋:
認為人的能力有限:因為人的能力有限,所以滿分是一個目標而已,因為要達
到錄取標準(制度產生),所以以考滿分為目的;也因此為了達到目的,會為
自己規劃唸書時間並執行。
認為人的能力無限:因為能力無限只是會有阻礙而已,所以能夠容許阻礙的產
生,也因此會導致自己的規範受到阻礙的破壞,但是卻一樣
秉持著人的能力無限,所以能夠容許自己的失敗。
※我的推論:
認為人的能力有限:因為有制度,想要達到錄取標準就只能好好唸書,因為想
要考取心中理想的學校,所以要努力唸書,要想出辦法來使
自己達到目標,所以可能會:給自己訂下一個功課表,去報
名聯考的保證班;因此這是一個較積極的態度,訂下的目標
則會盡力去達成。
認為人的能力無限:因為預設了阻礙對聯考或唸書的影響,又因認為自己的能
力無限,而容易導致消極的態度,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如
果我想要把書唸好那只要我用功一點啦!但是當朋友找我去
逛街時,我會答應,因我相信我的能力不會因為這逛街而對
考試有影響,更何況我等一下回家多看一點就可以啦!但是
回家後,又很有可能會受到其他事物的影響,一直拖延、反
覆的觀念卻有可能不斷上演,因此我認為這是消極的態度產
生的因素,也是逍遙人生觀的致命傷。
第三題:苦難提問與宗教心態
※老師的解釋:當一個人受苦時,對此苦難的疑問!而對此苦難的看法也會因
宗教心態的影響而有不同的表現,也有不同的態度及看法。
佛教:1.玩世不恭的態度
2.佛理:了悟一切,世事無常
基督教:1.現實世界中爭取公益
2.一切交給上帝
※老師的舉例:假使友人家中的親戚因意外過逝,因宗教的不同,則會出現兩
種不同的看法:
佛教:「因為他上輩子欠的,這輩子要還的債」;或是「人生最後不就如此嗎?」
這樣的觀念是因為了悟了這世界變化無償,因為終究要入土與自然合而
為一(無我);人活在這世上是因為上輩子的因緣而致使這輩子是有人來
向你討債或是你要還債的,也因此了悟了輪迴、了悟了人世(逍遙的人
生觀)。
基督教:「一訂要討回公道」或是「他回到上帝的身邊了!一切就交給上帝了」
這樣的觀念是因為基督教容易強調個人對其他的人、事、物的是非明辨
(有我)也因此會造成雞婆的現象,因為他們覺得他們在幫助別人,並
將其傷悲轉到現實事件錯與對的追究(拯救)。
※我的觀點:我非常贊成這個觀點,並不一定是要以宗教來解釋行為的產生,
反推可以以反應的不同來說明行為的取向,見我的例子吧!
※我的例子:之前常常可以見到有關已經年老的演藝人員在生活出現了困難,
而透過媒體的報導,期盼大眾能夠給予實質的幫助(如:捐錢)。
在報導類似新聞時,我的爸爸總說:「他年輕的時候賺了不少錢啊!
現在怎麼還需要人家來幫助他呢?」「演藝人員在他賺大錢的時候
都揮霍掉,那時他怎麼不會為自己打算呢?真是活該!」總而言
之,我爸爸的意思是說『因為演藝人員過慣了富裕的生活,所以
花錢就像喝水一樣』我爸爸所強調的是因果的關係,因為種下了
惡果,又怎會開花?「他不會料想到自己會有這麼一天吧!」、「自
作自受」。【以上是我父親大人的感覺,以他玩世不恭的態度及強
調因果關係的關係來看我爸爸是屬於以佛教的觀點來看苦難】;而
反觀之,那些幫助老人的團體就是屬於以基督教的觀點來看苦難,
因為他們並不在乎這些老人之前是不是很會賺錢的大老闆或演藝
人員,現在所看見的是一個需要他們來幫助的老人(拯救),是一
個極需要外界協助的無助老人(有我)。以上是我由對苦難反應的
不同來往前推到基、佛的思想導向。
其實有很多這種例子:像是幫助癌症病患的團體,如果是佛教的團體則會
告訴病患無須懼怕死亡的因素,應該要對人生有更深一層的開悟,;他們會用
『如:因為你上輩子做了什麼樣的事,造了什麼孽才會這樣,如今這輩子才會
得病,還了就了了』的觀念來讓病患因為要消除業障而了悟生與死。如果是基
督教的團體則會做一些例如:你最想要完成什麼心願呢?然後去盡力實現他們
的願望,或者會說:你要回到上帝身邊了,一切都有上帝在,不要懼怕死亡;
或者有很多人會在病患的床邊為他禱告…等。這些例子真的很多喔!
第四題:發洩論與寬恕論
※老師的解釋:發洩與寬恕,是自己對外在所賦予不公平對待時的兩種不同應
對方式,發洩論適用於小事情;而寬恕論適用於大事件,並且寬恕的方
式較發洩的方式來得更有效。
※老師的舉例:當有色狼偷摸你屁股的時候,絕對要用發洩論,因為寬恕這種
的宵小份子沒有用,反而會讓他變本加厲;當遇到大事件時,發洩是無
法完全抒解心中所有的情緒,這時就可以用寬恕論來將過去的不公平訴
諸流水,而且實驗證明,用寬恕論來抒解壓力較發洩論來的有效。
※我的觀點:我覺得老師所說的完全正確,發洩是指將情緒釋放出來,有可能
是用哭、大叫、撕東西、等等方式,不過也有人用的方式是出去玩啦….等娛樂
的方式來抒解壓力;而寬恕是一種站在別人的角度、立場,去替他人著想,來
安撫自己情緒上的不滿,用原諒來讓一切苦難消失。其實我覺得這有一點像是
終極關懷,因為將一切不能合理化的,訴諸於自己心靈上的解決。
※我的例子:以我曾經看過一部傳福音的片子,有一位原住民女性(潘姐)
她的傳奇,先是弟弟在KTV,被一名縱火的男子(曾),放火燒KTV,不幸罹
難,潘姐選擇原諒、寬恕那名曾姓縱火犯,其他家人卻覺得不可思議,一個殺
害自己親弟弟的兇手,怎能獲得受害者家屬的原諒呢?潘姐甚至寫了一封信給
曾嫌,還關心他,安慰他;潘姐是一位基督徒,他還跟著詩班一起到監獄中為
受刑人唱詩禱告;他寫了許多信給曾嫌,而曾嫌也非常感動潘姐的能夠原諒、
寬恕他。另外還有潘姐的丈夫,曾經有過一段外遇,使的他們家庭失和,甚至
還鬧到要離婚,不過最後潘姐仍然原諒了他的丈夫,寬恕了他的丈夫;以上為
例,潘姐的其他家人,哭、咒罵兇手的行為這是一種發洩的行為,但是這樣並
沒有真正的將苦難解決,發洩只是一時的;但潘姐的寬恕卻將自己的苦難轉移
到兇手的苦難,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吧!就像我看過一本書"大地熊心"中有過一
段話"我們都愛上帝,上帝也愛所有人""上帝創造了所有人"你有討厭或怨恨的
人嗎?想想這句話,如果你不能愛這個也是上帝創造的人,那怎能說你愛上帝
呢?於是潘姐原諒了兇嫌,原諒了他丈夫的外遇,如此所有的苦難,對他而言
只是神秘體驗的一種吧!
感想:
我覺得不管是以修行或救贖對寬恕論來說,都是有能成立的:
修行救贖
寬恕論因緣所致、無須計較、了悟人生;所以寬恕了,因為上輩子積欠的,就
當成這輩子來還的。要拯救他,上帝愛所有的人,我賦予使命要來幫助他人,
用原諒來感化,用原諒來使你獲得新生命。
我覺得寬恕是一種很高的境界,這樣說吧!以曾經轟動一時的白小燕案來講,
我覺得對白冰冰來說這種痛也許是別人一輩子也不會體驗過的吧!我在那時候
的感覺是覺得小燕很可憐,白冰冰也很可憐,我也會為了他們的遭遇而落淚,
也會咒罵那些歹徒,記得吧!陳進興還跑到陽明山的某國大使家中挾持大使一
家子口,大使一家人是招誰惹誰呢?有多少媒體在外面關注著!姑且撇開這個
吧!因為白小燕一案震驚全台,那些歹徒的惡形惡狀公諸於世後有成千上萬的
人同仇敵慨,也導致了歹徒的家庭受到不少影響,我記得陳進興的爸爸媽媽有
在媒體前下跪向社會大眾認錯,淚流滿面的兩位老人家,也使得我落淚我開始
同情他們,我並非原諒陳進興的作為,而是為了他的家人感到汗顏;我記得白
冰冰還有到陳家,我想她應該也是覺得陳的家人很無辜,希望社會大眾不要用
異樣的眼光來對待他們;我覺得這是白冰冰最值得敬佩的地方,因為她原諒他
的家人,最後白冰冰投入了公益活動。以這例子來說,我覺得要真能寬恕陳進
興的絕對不是受害者的家屬;而是一些其他的人,像我;在陳進興槍決前我替
他感到難過,因為他就要死掉了!(也許是我新很軟吧!)在他臨死前我原諒
他曾經做了一些很過份的事,不過我是"其他人",當不公平的事不是發生在自
己身上時,談寬恕是比較容易的,老師您覺得呢?對一個普通人來說,發洩是
最普遍的,而寬恕則是較困難的,很少有人會像潘姐一樣!老師您覺得呢?「能
真正寬恕的往往不是受害者的家屬」。
第五題:逍遙與救贖的人生觀之社會關係(出世與入世)
※老師的解釋:逍遙的人生觀會有走出社會的態度,擁有好脾氣;而救贖的人
生觀會有走入社會的態度,有著急性子。他們的差別在於過程、目的:
走出社會的態度:以個人的修行為主,在逆境中尋求快樂的源頭,接受磨
練後又回到原來的修行。【修行、逍遙】
走入社會的人生觀:面對社會服務為主,欲改變逆境,提出改善方法,融
入其社會。【救贖、拯救】
※老師的舉例:慈濟(走出)與門諾(走入)
慈濟:先救助災民,最後仍會回到總部去修行;屬於走出社會的人生觀,
因他們的觀點『慈善是修行的一種』。
門諾:醫生到偏遠的地方長期駐院,為病人看病;屬於走入社會的人生觀,
因他們『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和當地居民一起分享,也了解居民的
真實生活狀況』。
老師又舉了一個例子:山服社(走入)與原住民權益促進社(走出)
山服社:跟原住民的孩子們玩耍,帶一些活動來讓孩子們快樂,融入他們
的家庭,做一些家庭訪問來了解他們的生活,甚至還會參加他們的豐年祭
,來融入他們的生活;屬於走入社會的態度。
原住民權益促進社:只要求改變一些不公平的權益,或要求一些保障原住
民的福利卻沒有融入他們的生活,真正了解他們的生活需求,因為那些
權益和福利,並不能使他們的生活更快樂;屬於走出社會的態度。
※我的觀點:我覺得老師說的很正確,我贊成此觀點,不過呢我覺得不管出世
或入世都對別人有幫助,不管目的為何,都是助人的一種不是嗎?只不過
過程和結果的不同罷了!都是在以為幫助他人為前提,我下面要舉證的是
不論是出世或入世對這些需要幫助的人都是有益的。
※我的舉證:就以老師的例子來說吧!慈濟的婆婆媽媽,到921的災區提供災
民的飲食,做便當、煮飯、提供一些支援,這些都是在幫助921災民的行
為;而門諾醫院提供長期駐院的醫師,來維持民眾的健康及治療疾病,這
也是對當地居民有助的!他們的目的不管是修行或救贖,皆會獲得災民或
民眾的感激;像原住民權益促進社跟大學社團的山地服務隊(我有參加過
喔!),不管哪一個都是對原住民有幫助的,山服社幫助他們在艱境中,讓
他們尋求生活的樂趣,過著不被隔絕的生活,讓他們有快樂及和諧的家庭。
原住民權益促進社則以爭取原住民的權益及福利為目標,以聯考加分來說,
這對他們的升學也是有幫助的啊!提供他們有利的條件,來增加他們受教
育的機率,又比方說現在有一項規定選舉有一定的原住民保障民額,這也
是對他們有利的啊!因為他們是少數民族,需要有一兩位原住民來聲援他
們,替他們說話!這些對他們都是有幫助的!只不過是對他們的生活現況
及長遠狀況的不同罷了!對不對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