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四丙 8723450
---------------------
李峰政 B班(17:10~18:50)

評:寫得非常好!思想的應用昃非常成功的典型。一個小挑剔是看不出來你的 完整思想。  

Q:通識課程要能應用在生活上才有意義

A:Psycho期待上過他的通識課的同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各種課程中 的思想激盪,讓學生不會是一個思想僵化的人。

學至此,該生在對很多事情見解方面明顯感受到有別於以往,不再只是順著別 人的觀點而走,毫無己見,有時也會從許多不同角度去探究事情結論,但至今 該生還是有些許的遺憾,遺憾來自於從Psycho身上學到了我們對於事情的看法 角度應是從「終極關懷」上去改變,但有時還是會對自己空有正確事情判斷能 力卻也因此侷限自我更多,更體會到了自己能力何其渺小。

有時在想社會是很冷漠的,雖然很多的人是充滿著正義感.,但是當你在馬路 邊看到不講道理的事,你能怎樣呢?你有功夫嗎?你能像武俠片裡的大俠一樣 跳出來,三拳二腳把那些無賴打的跪地求饒,抱頭鼠竄?就算你有功夫,可是 現在是什麼時代,你真的跳出來打贏了,你將立刻面對法律,輕則觸犯傷害罪 ,重則變成重傷害或殺人未遂,若是被這些人事後報復,您能承受嗎?你沒有 家庭嗎?沒有愛妻嗎?沒有兒女嗎?萬一你有個三長二短,他們怎麼辦?

在現實的生活中,一個很有正義感的法官,在法庭上能主宰並掌握生殺大權, 但是當他在馬路上看到很激烈並且是不講理的事,他又能怎麼樣?我們從電影 裡看到一個在某報上班的記者,隨時的走進電話亭,再變裝出來拯救地球,或 是一個穿著皮衣牛仔褲的男子,開著一輛會上天下地的霹靂車.......等等... .而這些電影一直是最賣座的,為什麼?

因為它反映出人們心中的期望,雖然標榜著英雄主義男子氣概的神勇與豪壯, 卻是許多人內心深處積壓著對社會現狀不滿的最佳宣洩。

該生也知道並不可能奢望能從這堂通識課學到如何制服歹徒的技巧,只是有時 想到自己有分析問題所在的能力卻還是不能改變現況的矛盾,難免有種紙上談 兵之感,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從『救贖』的思考方式很容易產生「拯救」的想法 吧!

Q:慾望和價值現象學的關係:慾望代表有我,佛教主張無我->無慾 基督教主張有我->有節制的慾望

其它宗教若主張人的能力無限->縱慾

A:我想提出我對價值的看法,價值現象有時是很矛盾的,我想問事物是因為 我們對它的欲求才有價值,或者是因為它有價值我們才對它有欲求,如果價值 完全不能被人欣賞,那麼價值還會有什麼樣的意義呢?如果價值存在於人們評 論範圍之外的話,我們又如何會知道有這樣的價值存在呢?

例如:用過的郵票有什麼價值呢?郵票本身的紙質,或者構圖印刷精美等到底 哪一樣使得郵票有價值呢?如果不是集郵的人士,舊郵票可說是沒有價值的, 我們收集它們的慾望是使它們具有價值的原因,如果這種興趣不存在的話,那 麼賦予它們的價值也就跟著消失了。又譬如說假如人們都沒有眼睛的話,一幅 畫會有怎樣的美感價值呢?如果大家都成了聾子的話,那麼談論音樂的美感價 值又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是把自己欲求的和使自己喜歡的東西都賦予了價值。

如此說來,佛教主張無我,佛教徒以四大皆空為修行目的,不進女色、不賭博 ….,皆是因為本身有其欲求(物質欲求),今以四大皆空為修行目的(精神欲 求),故只是欲求的對象改變了,本身的欲求念頭還是沒變ㄚ。

Q:國名黨競選廣告(八掌溪事件)非但贏得大家的支持,反遭臭罵

A:在此並不是要來討論八掌溪事件的過失者是誰。Psycho曾在文章中也提到: 『我們慣常使用『高舉修行』的方式來排除異己。』,假設你是支持馬英九的, 當他被攻擊或作錯事時,你會以救贖取向為他辯護,會認為責任不能歸因於個人 ,要怪罪到環境或自然。同時你又反對陳水扁,同樣一件錯事,你就會使用修行 取向批判他,認為責任一定要歸因到個人,怪罪環境是掩飾自己無能.....。那麼 我們對於此事的心態又是該如何才是正確的呢?台灣是一個充滿苦難的社會,天災 、人禍,世事就是這樣不能盡如己意,因為產生苦難,所以人人應該要做的是尋找 終極價值關懷,而非落井下石。

例如:今在野黨往往只會等著看好戲,一天到晚就等著抓執政黨的小辮子,批 評執政黨的辦事能力不佳,試問這樣的心態若不改善,不管政黨輪替幾次,結 局還是不變。

結論:社會的判斷應以『終極關懷』為出發點,非以悲憫苦難或事件來源來判 斷和解決問題,因為目的是在「解決問題」,不是呈述問題,是以實質的幫助 為目的,更不允許有心人拿此作為宣傳的手法。

Q:士林之狼考上台大案 應假釋--在社會上使用修行觀

不應假釋--站在受害者的觀點使用救贖觀

A:轟動一時的士林之狼考上台大社會學系一案,對於到底應不應該獲假釋就 讀引發各界的討論,網友一面倒,一致不贊成。

在此該生想用所學來探討此事:對於支持者,則是站在修行觀點上,一句「浪 子回頭金不換」正可說明,我們不能抹滅一個改過向善的犯人;但也就因此我 們不知道其是否真心改過向善,風險太大,對於受害者更是情何以堪,如果受 刑人只要好好唸書就可以從新洗牌,並不公平,此為站在社會大眾的立場上, 為救贖觀。

再者以「終極關懷」角度來看此事件,「士林之狼」憑什麼可以假釋?憑他努 力讀書?憑他有改過之心?憑他有心回報社會?憑幾個月的診斷與治療?憑有 教授挺他?或憑一句「浪子回頭金不換」?有誰保證他不會再犯?他有沒有資 格讀大學並不重要,重要是他正常了嗎?如果不是,那將來是不是又多一群受 害者?我們不要用仇恨之心來看待這個社會,但並不表示可以盲目的包容,更 不可忽略受害者的痛苦。如同苦難的提問一樣,社會判斷應以「終極關懷」出 發,如此才能解決問題。有不少網友認為,現在網路科技如此發達,受刑人若 有心向學,透過「遠距教學」即可,不用急著把人放出來,對於考上台大就等 於已經「改過向善」的觀點,許多網友也不表同意,天下父母心,誰人不疼惜 兒女?獲知自己的小孩,身邊有如此特殊的同學時,會如何思考?而這些思考 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向善的受刑人值得我們愛,但 是,有更多的青年學子是我們必須提攜,我們有責任提供一個安全的受教環境, 如何兩者兼顧,使臻於理想,那就要問問自己,乃至於學校、社會、政府都做好 準備了嗎?。

Q:失業率節節高昇,窺其原因是由奢入儉難,薪水減少不做造成失業,咎由 自取;亦或站在失業人的角度來看,不是他們活該?

A:對於此問題我想試著利用老師所教過的如:資本主義、終極關懷、價值觀 ………..來抒發己見。

Psycho曾說:以社會學家韋伯的立場,走向資本主義的社會正是從傳統的『賺 錢是為了生活』的價值觀轉變成『賺錢成為生活的意義』,換句話說,對那些 失業的人而言,的確『有些失業者』不是沒工作做,而是沒有『符合自我認同 』的高期望值之工作可做。

如此說來對『有些失業者』而言,他們是以『賺錢成為生活的意義』為價值觀 ,在沒找到『符合自我認同』的高期望值之工作可做時,寧可選擇不做,那應 該是本身價值觀的問題,非全歸咎於社會的不景氣;而那些以『賺錢為生活目 的』者,自然也就不怕餓死了,畢竟社會上還是有許多的工作機會ㄚ。

如此說來此問題自然就回到了個人的價值觀來探討了,過去中國傳統農業社會 所傳授給一般大眾的典型是要「安貧樂道」,因此物質生活雖然貧困,社會治 安和秩序卻是相當好;相反的,在今所謂台灣經濟奇蹟的社會中,卻是充滿了 反道德行為-劫財、綁票、走私…..。在資本主義的洗禮下,過去農業社會『 安貧樂道』的價值觀,已經完全消失;尤其住在競爭激烈的大都會區裡的人, 已經完全受到拜金主義與物質主義的感染,因此,在社會機會不均,又無法經 由合法手段去取得物質滿足時,就會受到拜金主義與物質主義價值觀作用與影 響,鋌而走險,轉入各種反道德的歧途中。這也就為什麼失業率一高,犯罪率 也就跟著高起來的原因。

如此說來對於失業率應從「終極關懷」上來改變,即失業者的「自我觀念」要 改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