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工業四 8724606
---------------------
張惠茹

(一)價值現象學:使用主觀思想而了解其環境與人之關係,造成人對環境之解釋 及思想其價值觀何在,此即為價值現象學;即以主觀想法解釋現象如何由價值產 生。

(1)價值:以宗教觀點其甚廣泛,其為找出終極關懷方向之理論價值觀點。

Ex.有人被性騷擾。主觀經驗會1.有人被性騷擾,這個女生要有忍耐的想 法。2.對工作、他人觀點而言,社會對受害者無情,工作可能不保。甚或遭受處 罰,不得反抗。

(2)現象學:強調環境影響人,不能單靠其客觀想法,而應視人對環境之解 釋。

Ex.以價值現象學解釋 "自殺":一個人活著為實現理想,當無一套價值觀可 以證明時,即採用自殺。

論證:

價值現象學為一方法論。在主觀方向上,價值與現象之關聯及相互之影響為 何。對某種現象了解其價值觀點面向之解釋。當我們應用價值現象學時,是將某 種現象產生之原因,自人與環境之互動在其價值觀心理層面找尋出來。許多事情 的發生及思想的產生,均可以價值現象學之思考方式來獲得一個解釋。例如以價 值現象學來看現在相當流行的話題:"援交",其實不但是女子如此,連男生都有 採行如此方式賺取酬勞者。他們或許有些人是不得已,有些人則是已被偏頗的價 值觀影響,認為要有高的享受才能證明表現自己。穿名牌、比身價。一個國中、 高中學生對一件牛仔褲二千多塊覺得便宜,還要鼓勵全班同學一起穿。買的東西 越貴就沾沾自喜。這個社會裡,尤其是一些小孩子,對於價值觀已經是「只要我 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好像只有金錢才能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當他們因為年紀 尚輕,無法找到較好的工作,而費力又低薪之工作又無法滿足欲望時,往往只有 尋求最快最容易的賺錢方式了。名牌表現身份的價值觀,促使許多人利用援助交 際滿足欲望。

當人的思想及現實狀況,無法獲得一合理之回饋或價值觀證明時,就會採取 一種自我毀滅的作法,以求解脫。東、西方許多人自殺就是這原因。像屈原,始 終以社會命運及歷史命運為自己的命運。無奈人生理想不得實現,且含冤被放逐 ,抑鬱不得志使得他最終也走上結束自己生命的絕路,投汨羅江而亡。這就是價 值現象學解釋的方法。

(二)佛教與基督教比較:

佛教為 (1)無我:因為無我,所以攻擊、 愛憎反應弱,故其 在被罵時也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其習以愛來 感化為惡之人。Ex. 和尚遇強盜,會以愛來 感化他。

(2)否定欲望。因為認為無我,也認為應該無欲。

(3)出世思想。Ex.學校好不好學生可不必管它,自己 能畢業就好。Ex. 慈濟機構行善是為了提昇 自我,減少業障。

基督教為(1)有我:因為強烈的我,所以有反彈、有愛恨之別。

(2)承認欲望。但認為其應有節制。因為有我的存在, 但人之能力有限,所以應有節制。

(3)入世精神。從事積極改善活動,改善社會思想,促 使深入社會幫助弱勢。

論證:和尚為佛理、神明而奉獻自己,弘揚佛法、為全世界祈福。他們講求拋開 自我,全心全意為得道、傳播佛教精神而努力,希望達到無我的境地。他們因為 無我,所以欲望即不得而生。沒有自我何來對自己、他人的想望、欲求。出家人 四大皆空,粗布衣服、素食淡飯,彷彿無所欲、無所求,但有些人對信奉佛教, 甚或遁入空門,乃是為了贖罪或是想要為家人或自己求得好的將來或來世。這樣 不也是一種欲望嗎?難道 一定要酒色財氣才叫欲望嗎?

而其出世思想,更使人遠離紅塵,走向幽僻山林寺廟而修行,並過著逍遙的 生活。這並非有錯,但會不會過於不問世事,以自我為中心呢?。

基督教則相反。其有以整個社會和歷史的公正、和諧及秩序之確立為責任之 入世精神。教友們積極的為改善社會、引導風氣努力。

不但傳播教義也以實際行動來愛其他人。承認人是有欲望的、認為有我的存 在,而對於好惡愛恨反應也較強烈。所以傳教及遇有所爭執之時,態度總是急進 而易怒,容易與人吵起來。努力勸人信上帝得永生,對於不願意者表現較強烈的 勸說鼓勵。

班上有位同學對上帝甚為信奉,常常自其言談舉止中表現其受信仰的影響, (尤其在受到其他同學有意無意之嘲諷時,仍表現得不在意、寬大的態度,最讓 我敬佩。) 她也很樂意並積極的邀約同學去參加其教會的活動、閒暇之餘投入公 益活動。將對上帝的愛,轉換成對周遭人群、社會的愛。相信這是宗教給與她的 洗禮。

(三)苦難提問:看到別人受苦會有同情之反應,而自己受苦則會提問為什麼會受 苦,此即為苦難提問。

受苦之定義因情境之不同而有差別,無辜者提問有意義,則1.上帝解決2.現 實、要求社會公義;提問無意義,則3.修成佛4.玩世不恭。

Ex.921時國軍幫忙撿屍塊,國軍有人受不了而自殺。受災民及國軍均受苦, 若以上四點均無法應用。苦難提問透過神秘體驗來解決;神秘體驗產生對苦難提 問之悲憫(寬恕論)。

論證:除非是冷血無情之人,才能對罪惡、苦難、世人的痛和憂傷無動於衷,無 所住心。大多數的人對於悲劇都有哀傷同情感覺,即較內斂的人亦復如是。對他 人尚如此,更何況是自己遭遇之時呢!

當自身遭受極大不公平痛苦災難或病痛變故時,在無法接受情況下,必定會 為自己的不幸提出疑問。常常就有人問,為什麼,為什麼是我?像以前的動感歌 星-月亮歌后李珮菁,在脊椎長瘤開刀失敗,從此腰部以下半身癱瘓後,必須忍 受不良於行的結果。

當初她也不禁要問「為什麼是我,我很乖、很孝順啊!」好在她克服身心障 礙,成了輪椅歌后,現在也可靠鐵鞋、輔助器行走。

而古代的屈原,為解決自己信奉的信念根據,因為人生理想不得實現,又遭 到放逐。不得志的打擊促使他離開郕都、離開宮廷,而在一種「信非吾惡而放逐 兮,何日夜而忘之。」的日子裡,心鬱結而衧軫,不禁仰天而問,發洩出沉鬱的 怨憤,而提出「天問」。

相信很多人都有苦難提問之經驗。像生了重病如癌症等,應會悲痛的提出疑 問。即便是非致命的不幸,都會有如此反應。三十歲前曾經莫名的雙腿痠痛不堪 ,看了一堆醫生卻不見好轉,種種可能病症一一浮現腦海,痛苦煩惱的我也要問 為什麼會這樣?

或許,人對自己的苦難總是比較難以接受吧!提出疑問以抒發心中之不解與 痛苦。雖然未曾有神秘體驗解決苦難提問之經驗,只曾聽聞顯現的神蹟解救不幸 。但仍是耳聞罷了,只能想像一下囉!不過,有些事,實只有靠神秘的力量才能 做到吧!尤其是極慘痛的事實,若有神秘體驗,或將能使提問者得到心靈的洗滌 與解脫,免除仇恨、怨憤。

結語: (1)佛教或是基督教,無所謂何者優何者劣。或許有些人可以接受修行、逍 遙之觀點。有人則趨向於救贖、拯救之途。不論如何,宗教應勸人為善,若變成 損人以圖利自己的工具將非世人之福,也將為宗教歷史留下一頁慘痛不良的紀錄 ,不可不慎!

(2)以前對問題或現象會有些想法,但從不知道由價值現象學來論證之方法 。雖所學淺薄,要提出解釋尚嫌功力不足,但至少學會一些思考方向,相信對社 會現象、行為解釋將有更明確的認知。也不枉一學期的學習喔!

(3)提問顯然不是每個人必然的內在要求。有些人終生不提出一真正的問題 ,照樣處之泰然。此外,堅定崇信之人是不提出問題的;無條件接受給定之物的 人也是如此。提問只發生在心思有所困惑時候、發生在存在困境中、發生在情智 感到自己被抽空的境地。飽經倉桑的人提問往往是由於過去的信念被摧毀了, 自我意識同樣受到困境,提問就是超越自身的精神意向活動。

身陷苦難中之人,提問給了個發洩的方式,即便是明知無法得到回答。

P.s.: 老師,期中報告已用去易發揮的題目,期末攪盡腦汁 可能也不如期中,但我已盡力了,希望老師不要扣太 多分,否則下次的獎學金可能就要飛囉!好多人等 著吃喝一頓呢!(隨便說說,不是要左右您的評分啦, 當然高一點更好囉!)這學期謝謝老師的辛勞,選課選 得上的話,下學期「物」類課堂上見囉! (老師,檢討期中報告時,您特別強調檔名格式為"修行 與救贖..."才收,還在黑板上寫了幾個斗大的字。後來 老師在期末時只曾提到要用"修行B班..." 並未更正之 前的規定,結果我的mail得到要重傳的訊息。可能很多 同學也會有同樣情形,老師可不能怪我們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