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那山那人那狗
我試著,用另一個角度,來重新看「那山那人那狗」。
故事是這樣了開始的,一個世代為信而努力的老郵差在山中送了一輩子的信,雖名為郵差,但薪水和待遇、位階,卻與我們所看到的郵差有著大大的不同,薪水低、待遇差、位階小、工作多、路途長、事務忙、而保障小,他們的職稱叫做鄉郵員,雖說是「鄉」,但這個「鄉」的範圍,卻涵蓋數個山頭,人種雜處,侗族、漢人、苗族、犬牙交錯,廣泛的居住在這數個山頭中。鄉郵員的工作,就是拔山涉水,將信件送到人們手中,路途繁忙而遙遠,老郵差年紀漸大,體力也漸漸衰退了,兒子承繼了他的衣缽。而老父親堅持陪著走這一趟路……。
這一條郵路平常沒有人走,土上找得到的,大部分都是鄉郵員的鞋跡,雖然沒有人相伴,但鄉郵員並不寂寞,在父子兩人的家中,養著一條土狗,管牠叫老二。老二是個嚮導、探路先鋒、游水勇將、加救信專家,每一次出郵差,老二總是在前方探路,看看前面有沒有任何會妨礙行動的障礙物,或者是向村莊報信,過河時也是一馬當先,某一次,郵差的信件被風吹散,還是牠救回來的。也不只是老二,鄉郵員每過一個村莊,總會一路和人打招呼,如同片中父親所講的:「在這些深山野地裡,可以三天不看到鄉長,但卻不能三天沒看到我。」鄉郵員代表著村莊和外界的聯繫媒介,更是人們的精神象徵。在這裡,每個人都認識鄉郵員,因此,每過一個村莊,總能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或許,這就是愛的力量,讓每一個人彼此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溫暖的社會。
郵差的工作原本只有送信,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卻引出了關懷。五婆的出現,是第一個讓我們感動的橋段,她雙眼失明,七、八十歲了,孑然一身,很思念她親手撫養大的孫子,他是方圓百里內唯一的大學生,可是卻音訊杳然。老婆婆成天只是坐在大門,等兩件事:等孫子,或者是等孫子的信。然而,孫子卻如石沉大海,一封信也不寫回來,更別提回家。老鄉郵員看不下去,竟然自己寫了一封封的家書,還唸給她聽,為了怕老人生計沒有著落,有時還包著幾張鈔票,由於老婆婆瞎了也看不到字跡,被蒙了數十個年頭還不知覺。
工作,不只是工作,尤其是郵差更不是普通的工作,在攜帶著一份份信件的同時,也是攜帶著一份份的愛與感情,若是把自己當成「人人自掃門前雪,家家各除瓦上霜」的標準模範,也就失去了工作的意義和趣味,但如果自己也融入在這一件件地感情中,也就不難體會到人們所要傳遞的情感,尤其在這一路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只是郵差,還是一個個村莊的重要人物,沒有了自己,在那沒有電話的深山,也就等於被和外界隔絕,或許,生活還是過得下去,但就猶如一個被摀住眼睛的人,雖然一時三刻沒有太大影響,但失去「了解」的能力,卻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因此,郵差等於是那深山中每一人的精神象徵,和資訊來源。加上長期的相處,更是每一個人的好朋友,這種感覺,他人怎能體會?最為清楚這種情感的,莫過於自己,也正因此,只有自己最親密的親人,才能夠信任的託付,將這職務一代代的克紹箕裘,將那山、那人、那狗的感情一輩輩的傳承,.直到永遠。
台大哲學系教授陳鼓應先生說:「這是一部表達中國道家美學的代表作,簡單、樸實而浪漫,沒想到這麼遙遠山裡的純樸故事,可以拍得這麼好看,真叫人感動,讓我想起老莊哲學的美,平時不知道該如何讓學生明白莊子的生命美學,這下可有了最好的教材,太精采了,我還要再多看幾次…」而我,竟也有了相同的感覺,前不久才為「喜馬拉雅」感到震撼,又因為這部片子感到深深的撼動。如果說「喜馬拉雅」是雄偉的瀑布,那「那山那人那狗」就是雋詠的涓涓細流。他所給你的感動不像前者那樣強烈,卻在不經意的片段刺著你的心,讓你從小品中體驗人生。或許這就是個標準與君同樂的電影,觀看者都此起彼落地發出讚嘆聲,有人因為欣賞到『那山』的美景而嘆息,也有人被『那狗』的聰慧機靈而驚異,更有人被『那人』郵差一心堅持的盡責而喊出無限惋惜,甚至為那份潛藏在老郵差心中的恬靜逍遙而忽然羨慕起來。這部戲並不悲情更不煽情,我卻偷偷的看到班上的男生掉了眼淚。
重新回頭仔細想想這個故事,這故事說得很簡單,讓你走一趟湖南山間郵務員的艱辛之路,卻叫您沿途欣賞迷人安寧的風景,渾然不覺腳下的辛苦。或許我們從老郵差的老態中提出苦難提問,提醒我們歲月的流逝與辛苦磨損的生命。一但到了交棒的時間,誰會將這樣一個辛苦卑微的工作交給摯愛的兒子?就算你想忠貞自己的職責,那現代感十足的孩子能接嗎?願意接嗎?他的心和您一樣悲憫、細膩、安詳嗎?他看得出這簡單的山路之中隱藏著不簡單嗎?連那孩子看到許多人住在這麼不方便的地方,問道:「山裡人幹嘛要住在山裡?」但片中卻藉由老郵務員來回答:「他們是神仙的後代,住在山裡頭,舒服。」這句話映照的場景,如夢似幻地讓人相信只有神仙才會住在這兒,多麼讓人尊敬的族群哪!平時,我們總自以為是的憐憫,氾濫同情,不論這樣的提問究竟能不能解決已發生的問題。而若仔細去了解整個現象,整個群體的價值,才會發現我們似乎犯了什麼樣的主觀錯誤。老郵差帶走了山裡的姑娘,成了家,像是救贖般的給了她一個新的生活,卻直到這趟退休的旅程,才從兒子口中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一輩子想家。我們以為做為一個現代文明中的知識分子,去看山裡的生活,除了好玩的新鮮感之外,心裡面想要幫忙的念頭一定是:去教育他們。教育的定義,就是把我們的現代社會、科技知識傳遞給他們,因為他們是『落後的族群』,這樣的想法很容易地就浮現出來。到底外來的幫助是提昇還是毀滅?我們帶去的教育理想,是幫助他們保存自己的文化,還是快速地洗滌他們的傳承?
在整部片子裡,老郵差與兒子間的連結是一個很重要的主軸。談的不只是一個「繼承」,工作上的交接,也有經驗的傳承;還有父與子間因環境差異年代不同所產生的「差異」。老郵差說:『人哪!最重要的是要有想頭,有了想頭,就甚麼都有了…』在他的心裡,他的想頭,在他安靜無語的日子裡,他的豐盛饗宴在他深濃的眼裡,他的薪資,是山裡神仙後代們的祝福…
那麼,他也就過著神仙般的日子了。老郵差用雙腳走出來的郵路,做兒子的不全然認同,不能了解,為何不能由科技取代,為何付出了什麼卻沒有實質的獎賞……在這一來一往的對答中,漸漸浮出堅守崗位的智慧,就像老郵差說的:「…走著走著,日子久了,和鄉民們越來越熟,也就走出了滋味兒…」他開始心甘情願地享受自己的工作,體貼地沿途付出額外服務,就連瞎眼老婆婆失去音訊的孫子的孝心也擔待了,我們開始看出了他生命的有滋有味,他所選的逍遙生活,不需要論功行賞,不需要為善人知,只要無愧於自己,逍遙過自己的生活,卻有份特別的救贖熱忱來對待別人。也同時說服了那現代感十足的接班人,用經驗提起青年人的積極,標準的絕妙身教,從整個旅途中以心交心拉近彼此的距離。能夠從小工作看到大偉大,我想亦是這部片的一個大主軸吧,「負責」,是一種價值選擇,而非理性的論證,老郵差郵差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又在他退休無人接替之時讓兒子延續職責,兒子揹著郵包過河時,說出有如醒鐘一樣的話語:「別人的郵件,不是自家的米袋…」把責任扛在肩上比活命的糧食還重要,那剎那的光輝忽然照亮了這郵務員一身的衣衫襤褸,彷彿金銀珠寶亦難掩其光華,亮恍恍地閃到了每一位觀眾的心裡,真是最讓人肅然起敬的畫面了。
人的生活之所以有趣,就是有許多不同的想頭,如果每一個不同的想頭都被尊重,各自發展出鮮活的文化,我們就有了燦爛多姿的景觀。【那山
那人
那狗】沒有聳動的劇情,沒有媚惑煽情的畫面,卻給人一個乾淨清晰簡單的想頭:人可以過得簡單而豐富,有這樣的終極關懷,多美?欣賞一部好電影,或者聽一場精采感人的演講,如果帶給您美好的想頭,相信,這價值更勝於任何一個獎項,所有從事文化、電影工作的人一定同意這樣的說法,這也是他們從事這辛苦又沒甚麼報酬的工作而堅持不變的原因,不是嗎?傳遞一個奇妙的『想頭』。讓『想頭』震動我們心底的想法,深深的感情。雖然說在 中 國,當 權 者 總 愛 用 父 親 的 形 象
來 建 立 自 己 。 父 親 既 有 血 緣 上 無 法 改 變 的 尊 卑
關 係 , 但 又 可 以 打 扮 得 相 互 之 間 有 血 濃 於 水 ,
天 然 優 先 的 溫 情 。 因 此 中 國 片 也 就 特 別 多 歌 頌
上 一 代 老 人 家 的 電 影 。 本 片 在 那 些 大 山 無 言 的
沉 默 背 景 下 , 去 營 造 一 個 像 平 凡 又 神 奇 得 像 大
山 一 樣 的 父 親 , 看 著 兒 子 隨 他 行 路 , 領 會 他 的
偉 大 , 承 受 他 每 一 項 啟 導 。 有 些
讓人懷疑是以小 資 產
階 級 溫 情 來 包 裝 的 老 人 政 治 宣 傳 故 事 。
不可否認的【那山 那人 那狗】吟詩般地傳遞出美好的訊息:那山是神仙的家鄉,那人是神仙的子民,那狗是神仙的使者… 不論我們去到任何一座山,都該抱著探望神仙的崇敬心靈,除了欣賞美好的景色,與山水交換呼吸,尊敬與感謝是我們必須帶去的登門禮物。『同體大悲』就是在這樣的生命互換中體悟出來的,當我們交出自己與萬物融合,所有的生命都開始灌注給我們源源不絕的悲心。老一輩的人常會告訴我們,施比受更有福,所以,你以為自己在佈施,實情卻是收到了更豐盛寬闊的報酬,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