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設四8732149
---------------------
魏志穎

金庸小說與拯救人生觀的關聯性

       在課堂上老師曾提起過金庸小說與這門課的關聯性,其中說過,金庸的小說創作過程是一個標準的由拯救漸漸轉變成逍遙的例子,從早期的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等充滿愛國愛民,大忠大義的拯救取向,到鹿鼎記中韋小寶雖然沒有武功,卻能將那些懷著迂腐民族思想的武林人士唬的服福貼貼,一切的絕世武功都成了無用的玩笑.而唯一有用的只有靈活思考與應變能力.但是除了晚期的笑傲江湖與鹿鼎記以外,其他的作品還是拯救的意味較為濃厚所以這次以拯救的觀點作為這次報告的主題.

        金庸原名查良鏞,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創作武俠小說,1972年鹿鼎記連載結束,宣佈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再將近20年的創作過程中,金庸創造出許多形形色色的武林人物,不僅在當時引起一股金庸旋風,即使在現在,甚至國外都有不少的閱讀人口,可見其傳播影響力的程度.

        在金庸小說中擁有拯救人生觀的角色確實不少,如射鵰英雄傳的郭靖,碧血劍的袁承志,天龍八部的喬峰,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等,都是擁有經世濟民的雄偉思想但是其原因與結果都有很大的不同,以下就以人物為主分別探討.

        射鵰英雄傳的郭靖應該算是自發性的拯救觀,在中原的江湖旅程中,見識到戰爭的威力,以及襄陽城的困境而自發性的幫助襄陽守軍,固守襄陽.為了保障漢人江山,雖然在蒙古成長,卻不惜與蒙古的結義兄弟割袍斷義,回頭幫助內部腐化的南宋.郭靖的拯救觀相當積極,積極的幫助他人,積極的行動,和基督教傳教士的行為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樣的努力想要幫助他人,而不同的是,郭靖身邊有黃蓉來提點他,避免太過於積極所造成的失誤,由於郭靖強烈的拯救觀與黃蓉的提點,才造就了俠之大者的風範.

        相對於郭靖積極的拯救觀,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就顯的逍遙多了.在故事中張無忌成為明教教主,對抗元朝,似乎是一連串的巧合形成的,意外的學了乾坤大挪移,意外的解救了明教的危機,意外的成了教主,甚至意外的撿到武穆遺書,成了用兵如神的明教教主,一切都是如此的剛好,而張無忌的拯救觀也順著如此的巧合發展出來,率領明軍推翻元朝.其實表面上張無忌雖有拯救之心,實際上卻是追求隱者的逍遙觀,如果不是一連串的巧合,可能以張無忌的人生觀會留在武當作個小小道士也不一定,在他接任教主時也提到,一但找到金毛獅王就遵照揚頂天的遺囑讓出教主之位,而軍政大事也全交給朱元璋,徐達等人負責,所以張無忌實際上應是追求自我的逍遙觀.

        碧血劍袁承志的拯救觀形成較為複雜,一是承其父之志,抵抗滿清,保護漢人江山,一是為報父仇,要打倒當時腐敗的明朝天下,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一是遵循華山派的訓示,協助闖王李自成打天下,由於這三樣因素,形成他協助闖王攻城掠地的拯救觀,而在他闖蕩江湖的過程中,拯救的人生觀也表露在他的行為上,如解除五毒教與三幫四寨的糾紛,並犧牲內力為別人療傷等(他替人療傷的次數特別多),這些事蹟都顯露出他積極的拯救觀,對他行為處世的影響,也由於他不像張無忌般的逍遙,兩相比較之下,袁承志顯的親力親為,也積極多了.

        天龍八部的喬峰算是金庸小說中滿可憐的一位,身為丐幫幫主,原有一副經世濟民的偉大胸懷,勵志抵抗外侮,後來卻因為身世的關係,搞的自己裡外不是人,不論在中原或是外族,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容生之處,偉大的拯救觀加上種族的刻板觀念,使他陷入了自相矛盾的迷思之中,這可以說是太強烈的拯救觀帶給他的麻煩吧.最後為了兩邊的結義之情,只好以自我犧牲的方式結束生命,為了拯救他人而犧牲自己,這應該是拯救觀的最高表現,雖然我不認同這種方法,可是也對有這種觀念的人充滿敬意.(可是對於方法取保留態度)

        其實讀了金庸的小說,會發現懷有經世濟民的拯救思想的人,通常結局都不是那麼的好,甚至是有點慘,看了上面幾個例子應該就會發現.而其他比較逍遙取向的主角,如令狐沖,段譽,張無忌,韋小寶等角色,哪一個不是抱得美人歸,逍遙的歸隱山林,由此可以發現,金庸雖然崇尚儒家思想,並在小說之中大力的推崇大節大義,犧牲奉獻的拯救精神,但是暗地裡還是支持逍遙的人生觀.只是在後期才將它漸漸的浮出檯面.也許是在創作過程中發現了什麼,也許是時代的變遷與衝擊改變了金庸的看法,才會讓小說的走向明顯的拯救觀隱沒,而逍遙觀顯露的趨勢,不曉得,有空問問金庸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