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四乙  8723230 
---------------------
江文博

評:你表現的非常好啦!因為這並不是一堂認知心理學的學術課程,我並不在 意你們有沒有正確『背出』認知心理學知識,而在乎你們能不能得到多一點思 想能力。

認知的科學

1.知覺記憶:

Summary:

當人或者是動物受到刺激(Stimulate)時,此時在受刺激的個體上 會有各體對該刺激的認知,然後影響心理,在我們的知覺記憶裡分為 兩種,一種為短期的記憶(STM),而另一種為長期的記憶(LTM), 短期記憶又稱「工作記憶」,可以說是一個暫存區,容量相當有限, 大約可以存7±2單位的資料,訊息再短期記憶中,若沒有複述,很快 就會消失,而短期記憶的遺忘原因是消退和干擾,當然相對來說,短 期記憶的信息經過複述或重覆之後,會轉移到持續時間更長的「長期 記憶」儲存中,長期記憶的容量並沒有限制,具有相當永久性,而可 能遺忘的訊息也不是永久消失,而是暫時消失,老師說假使如利用線 索就可以把先前的記憶叫回,就像是我們有時會有遇到先前有類似的 狀況,而回想起之前的事情,這種目前已經忘了,但現在卻想起的適 用線索提取記憶的例子。在我們心理裡有這一種的知覺記億,就會有 因人而異,因刺激不同的反應(Response)。下圖為包含不同階段以 及其前後關係的表示圖:
   ┌─┐ ┌─┐ ┌─┐ ┌─┐ ┌─┐ ┌─┐
輸  │感│ │注│ │圖│ │選│ │短│ │長│
入 →│官│→│ │→│樣│→│ │→│期│→│期│
刺  │貯│ │ │ │辨│ │ │ │記│ │記│
激  │存│ │意│ │識│ │擇│ │憶│ │憶│
   └─┘ └─┘ └─┘ └─┘ └─┘ └─┘

                                         ↓                    
            反                    應

舉一個上課的例子:把一個小老鼠放在一個通往通電空間的走道裡,一旦小老 鼠走進去被電到,在它的短期的知覺記憶裡會記憶以及反應,只要小老鼠一回 頭靠近這空間,在它的知覺記憶裡就會告訴它,之前的遭遇並不好受而不會進 去,由電的刺激造成行動改變的反應,應該就是上課所說的知覺記憶的一種反 應。

Application:

在尋找應用中,我發現其實許多宗教的傳播有類似知覺記憶的應用,也就是輸 入刺激→感官貯存→記憶→反應的過程,宗教的傳播像是宗教的符號、形象用 許多簡單的圖形或文字以簡化的方式讓我們受眾產生印象和記憶,和從小時候 常常對宗教的認知,無論是道教、基督教或回教都有一些刻板印象,這些的圖 形、文字和刻板印象不論從家人、電視媒體、報章雜誌等方式讓我們接收,而 就是屬於許多的輸入刺激,經過我們的五官反覆貯存、記憶,給我們隱藏或明 白的認知,讓我們的思想、觀念改變,進而改變我們的行為,而這就是知覺記 憶後的反應。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學生要考聯考前,家長都會帶我們到孔廟 去拜拜,以期子女有好的表現等知覺記憶的反應。

補充說明一下,我想就上述的短期和長期的記憶來看,成績差或年幼的學生有 可能不知道利用複述來幫助記憶,或有一些活動不夠熟練,需消耗較多資源, 易受干擾,所以表現較差,如果能夠利用複述或重覆的動作,他們的短期記憶 是可以改變的。

2.認知心理學的訊息Attention-Filter

Summary:

當一個外界的刺激(例如文字、聲音、影像)經由感覺器官輸入,經由一連串 的處理後,你做出了對刺激的反應,在這個過程當中,所提的「一連串的處理 」,就是認知心理學所想要探討的課題吧!而關於感官記憶可貯存大量的訊息 ,但若不予注意,訊息很快就失去,所以要利用注意力(Attention)來進一步 接受,過濾是有關注意力的一種理論,過濾的理論是認為注意力像過濾器(Fil ter),只讓有限的的訊息通過,而不被注意的訊息大致完全被屏除在外,如此 限制了一次可辨認的訊息量,發生在型態辨認階段之前,從感覺刺激被感知到 被識別的過程稱為「圖樣辨識」(Pattern Recognition),是在很短的時間內 完,而由於人們處理「圖樣辨識」的能力無論在感覺和或知覺的層面上都受到 自然的限制,故必須先將外來的感覺刺激以「注意力」﹝attention﹞加以過濾 選擇,否則會因信息「超載」(Overload)使接受感覺刺激的能力減低了,注 意力可分為兩種過程,一種為控制性過程(Control Process),而另一種為自 動性過程(Automatic Process),控制性過程是一般我們依照個人的因素選擇 不同而注意的不同,但自動性過程卻是因為每人的背景不同,不待選擇而有不 同的反應,俗一點的說法是習慣成自然。舉個上課的例子:賽車手和一般人的 踩煞車時機不相同,因為在一般人覺得害怕踩煞車時,卻是賽車手覺得刺激、 爽的時機,兩者有大大的不相同,而賽車手如此的反應(和一般人不相同)就 是注意力自動性的過程。

Application:

在注意力受影響與否的專心與不專心上,我有一些個人的經驗,當我再解一其 有難度的數學題目時,整個心思都花在上面,苦苦思索,不容易分心,但相對 之下,我在聽空中廣播Advance時,由於速度快,必須非常專注聽,但卻大多時 候愈想專注,愈容易分心,完全忘了我在聽英文,所以我認為除了我們常說工作 的難度外,工作性質也會影響注意力,越容易的工作,注意力需求少,因此注意 力容易分散;適度困難的工作,注意力需求大,因此注意力不容易分散,而非常 困難的工作,需要消耗很多的注意力,因此注意力容易被較容易的活動吸引。

還有就是把自動性的過程的注意力運用在我們學生的基本學習上,像是背九九 乘法表或認字,如此不只要精確,而要達到自動性,強迫學生有耐心注意力來 練習,如此不斷的練習,達到上面所說的達到能夠有自動性的過程的反應,我 想可以就幫助學生有高層次的學習,像是能夠應用九九乘法表到複雜的數學問 題或幫助認字提升國文程度的造詞、造句等。

3.靈&魂&體三元論:

Summary:

老師所論及的靈魂體三元論,是進行一種分類思考人類問題時所需注意的有靈 、魂、體三層次互不相容的問題,屬於「體」的演化論無法與屬於「靈」的創 造論相互討論,除非把演化論的思想提升到「靈」的層次。靈是藉由外界來定 義、影響,像是宗教、藝術、信仰等;魂是心理的層次,像是我們的感情、態 度等;體是生理的層次,像是我們會餓、會渴等。老師期待我們不要太在意「 靈、魂、體」三者的嚴謹定義,而應該著重我們一些正確分類,像是老師BBS上 舉例:同性戀有沒有罪?這是屬於靈的層次,而同性戀有沒有受岐視?這是屬於 魂 (社會人心的岐視作用)的層次等。課堂上老師有提到認知可穿透&認知不可穿 透的觀念,但是大概的定義我不知道是什麼,但就我上課所了解的來說明,所謂 認知可穿透,舉例「餓」是一種身體上面的反應,可以利用某些事情專心來轉移 注意力,像是努力算數學題目,忘記饑餓的肚子,是一種意識可影響的觀念,而 想反過來認知不可穿透,像是害怕、緊張等心理層次,是意識無法影響的觀念。

Application:

關於靈魂體三元論的例子,我想了很久,也試圖從網路或報章雜誌來尋找相關 的運用或例子,卻沒有收穫,但我記得老師在課堂上有舉問卷美女的例子,在 做問卷的實驗,則是說我們心裡面會把在吊橋上喚起生理撲通撲通的感覺歸就 於是因為對美女的喜愛,而可能其實只是因為在吊橋上的刺激和害怕的感覺所 導致心跳的很快,這種錯的心理反應生理的感覺,或是生理反應心理不相同, 我認為常常會發生在我們的四週,舉一個自己在大學聯考的例子,在聯考第一 天,我一直覺得我並不緊張,因為沒有講話發抖或是手心冒汗,反而有點期待 ,但肚子卻不爭氣,一大早雖已拉了兩次,但到了考場又控制不了,我媽告訴 我是太緊張了,叫我不要緊張,但我說我沒有緊張阿,直到當天考試結束,居 然肚子沒事了,而且還不錯,之前的不舒服也就沒有了,就是心理的太緊張影 響了生理胃腸的不舒服,但我卻一點感覺也沒有,還以為是吃壞了東西。這一 個小小的親生經驗,也反映了老師舉例的相似性,還蠻有趣的。

4.REM的睡眠學習觀念

Summary:

有關於REM睡眠學習觀念,老師上課有提到利用睡眠學習的例子,在受試者 熟睡時播放新的訊息,然後立刻叫醒他們,會發現他們無法記得那些訊息, 然而通常一個人睡前有接受過某個訊息,在進入睡眠或要醒來之前,再重覆 撥放訊息,像是語言,使記憶能夠穩固,則會助於這個人的學習和記憶,以 上研究例子說明發現,在人睡眠中的沉睡期,我們受到外界訊息的刺激,產 生一些知覺,而到到睡眠學習的效果,然而知覺被喚起,假如這個資料較為 複雜,是否容易吸收,而會不會影響睡眠的休息效果,不管答案如何,睡眠 學習對我聽完課來說,就我所了解的:在睡眠學習是否有效果,可能有定義 和程序的不同,但在睡眠時,會可能因為播放的訊息影響一個人的所做的夢 ,進而影響學習。

Application:

記得前幾天看報紙,有關睡眠學習的例子,就在「驚爆13天」飾演美國前總 統約翰甘迺迪的影星布魯斯格林伍德身上用到,飾演美國人心中地位崇高的 約翰甘迺迪,布魯斯格林伍德他說他花了非常多心力在揣摩這個角色,研讀 很多關於JFK的書籍、紀錄片、電影等,並且很辛苦地學習他的肢體語言和聲 音,甚至連睡覺時都播放JFK的錄音帶。他說:「藉著睡眠學習法,我起床後 講話都很像他。你知道嗎?JFK不只是波士頓口音,而是『JFK甘迺迪牌口音』 !那就是他們家族特有的一種講話腔調。」這個睡前努力模仿,睡覺時利用睡 眠學習法來播放錄音帶的小小例子,也達成良好的效果,雖然不很明白解釋RE M睡眠學習理由,但卻也描寫出睡眠學習法的一種一定的成效。

5.心理學-人論:

Summary:

在心理學的人論方面,在老師上課中提到有幾種的觀點,其中之一是說明人是 理性的,主張人能夠正確的理解正確的事物;另一個則是佛洛依德為代表的心 理分析,主張說明我們主要的能量是由性驅力來驅使的;接下來還有行為主義 ,主張環境影響我們人的行為,而透過外界的獎賞或處罰來影響我們人已有的 習慣,描述當這種外界的獎賞或處罰是在100%時是容易影響習慣和容易改變的 ,而相反來看,當外界的獎賞或處罰是不到100%而卻只有60%或80%,也就是並 不是一定有獎賞或處罰,而這種不到100%的,是不容易影響習慣和改變的;最 後是人本主義,主張人有至高自我的發展能力,經過心理調整後也就是自我的 實現,自我實現的價值觀容易在經濟危機表現出來,認為自我有能力做到價值 40000元薪水的程度,而卻只能領20000多元時,選擇放棄,如此表現自有能力 等於恰當的薪水時價值觀,就是自我實現的一種表現。

Application:

在這心理學-人論的探究與討論,我有一個自己過去的例子,我個人覺得行為 主義的主張,對於我有比較深刻的印象,記得國小五、六年級的時候,媽媽用 獎賞的方式來鼓勵我讀書,段考中有一科一百分就有一百元,對於小學前四年 成績不好的我,有很大的影響力,不知怎麼搞的,我居然會拿到許多次的一百 分,難道我潛意識是愛錢的,這個方式真是有效率,到了國中,依然有鼓勵金 在支持著我,不是說我不喜歡讀書,只是多了一小小的鼓勵,在除了在課業上 有成就外,也能夠有私人的荷包,也是不錯的。

在說到人本主義的自我實現上,我的叔叔就是一個我知道的例子,在前些月裡 的所謂的經濟危機,我的叔叔公司經營不好,於是關閉,還好叔叔先前職位較 高,在結束經營時,公司有安排叔叔到別的大公司去做事,但待遇上就會有直 接或間接的差異,不論是薪水還是員工福利,到最後叔叔決定先進修,然後在 等待機會出來做事,叔叔的考量除了本身想多學習外,叔叔認為這職位不是他 想要的,這種自我實現的價值觀等於恰當的薪水的觀念,和老師上課所說明有 點相似,於是我把它寫出來。

Note:

這是我一次接觸認知科學和認知心理學,可能我把自己侷限在理工科上,所以 寫起報告並不順暢,上課有些聽到的想說有聽就不必記下來,選擇重點記,怎 知寫報告時卻東忘西忘的,才會不順暢,可能是短期記憶,不複述或重覆的話 ,就會記憶消失,期望自己下次有更好的表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