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系四年級-8751148 
---------------------
許育瑛

評:寫這麼多真的是要累死我!!! 基本上看你的思想很有哲學味道,應該嘗試去閱讀一些深刻的哲學著作來幫助 自己有更突脫的思想深度,例如說,我在BBS上的一些長文章(咳!不要臉的老王 賣瓜),或者一些經典著作如韋伯、博蘭尼、孔恩的著作,也許你會發現你的潛 力遠超過你的預期呢!

什麼是認知?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認知的科學?

由於我是兩星期後加選此門課,所以我並不清楚老師您是否有解說過以上的問 題,而我之前也有po在bbs上,可惜那時學校網路發生問題,結果都…毀了。

而且在外租屋未設網路,我也對bbs不熟,(我非網路talk一族),希望老師不 要因我非您族類,而噹噹噹敲鐘,,再則若是老師喜歡用bbs來做為加分依據, 那麼..善良的老師,是否可考慮遠距教學,就不用那麼辛苦吸粉筆灰了,所以既 然老師選擇傳統講述法,又可以舉例生動,那麼應有雅量及能引導學生思考更能 為學生解決困惑。【這一段純粹是個人上課以來的小感言,以此導引我寫此報告 來源】

由於我非心理系學生所以,以我個人解讀的「認知」有限,我也沒有聽到老師 您第一及第二堂課,您就已邁入我所不熟悉的領域,所以我自行參考了書籍來 和老師討論概要。(以下我會以YES或NO來表示是否讚同,並以舉例方式來解 釋)

科學:運用可以觀察、可以度量、客觀(非個人信念或是理念)的方法來驗 證假設。

認知:知識及經驗的獲得;ex:我知道英文單字cat是代表中國字「貓」,是 根據我看見此字初時,短期記憶運用工作記憶納入記憶庫而存入長期記憶中, 我再看到此字時從長期記億中提取出

一(老師上課所說的記憶運用-也就是我覺得老師這點所說在理論上是可行, 而也較符合一般人的認知)且而習得的知識,而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一種經驗 ,在此姑且不論其他心理學的專有理論,或是語言學的理論,純就所知探討。 而這也是使用先前儲存的記憶,如果我看見CAT不知道中文是貓的意思,很有可 能有兩種情形:(在此不列入字優效果,僅就長短期記憶而言)(部分支持, 有例外)

1.CAT是新學得的知識,因而我將CAT歸為新的訊息而再重新運用感官輸入運用 工作記憶,選擇納入長期記憶或是遺忘,納入長期記憶中以後再看見便會提取, 也有可能會無法提取(起因:腦功能受損、遺忘、沒有進行工作記憶)而當時 遺忘此新訊息有可能以後會覺得是新訊息,再重新學習,但縮減學習時間,也有可 能是長久未提取此記憶,而一時想不起來,舉個最常見的例子:是很久沒有看見自 己國中同學,再見面時若同學並未有長相變化(有些人可能會整容、變胖、變瘦) 能記起他的臉很熟、是自己曾經認識的人、甚至知道他是國中同學,可是竟一時想 不起他的名字,有可能是一時無法提取出他的名字,怎麼想就是想不出來,回去翻畢 業紀念冊才恍然大悟。

2.學習障礙:當一般人看見CAT這個單字時,拼法是C-A-T,而學習障礙者看見這 個字時有可能是完全倒過來,也有可能是看來是T-C-A等情形,甚至知道曾學過此 字確怎麼也想不出來,也有可能是只是覺得是符號,成因多半和大腦有關、或遺傳 、腦功能異常、甚至是學習環境失調有關、也有文化差異…由於成因未定故不予 以詳述。

二、Teacher心理實驗:心理學以心理實驗來驗證假設,而實驗必須有實驗組、 對照組,而以實驗組和對照組包含一些可改變的變項、不變的變項,假說實驗需 在實驗操弄中有假設的情況。(YES)

1.以識字為例:老師舉了一個字優效果為例,假設人看見word會因此字在環境 常看見而產生字優效果,反應時間較短、錯誤反應較少,若是wrod(姑且不論此 字是否拼音正確)則反應時間、錯誤率增加,在此實驗中可變變項便是反應時間 、錯誤率、字,不變的變項是人、作答時間。當然,也有可能此人未學過的字會影 響反應時間。而識字又與「字的常用性、高頻字」有關。

*而在認字自動化的例子,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專有名詞-Stroop effect(史初 普效應),字越熟練越達到自動化的效應。

2.舉例而言,我們現在進行一個實驗,將「紅」「藍」「白」「黃」「綠」…等 有關顏色的字卡,各自塗上與本身字無關的顏色,例如「紅」字塗上黑色,在進 行實驗,實驗中的受試者須說出這許多字的顏色,而不是該字、(例如看見紅字 要說出答案是黑),但是受試者卻常受到字的干擾,也就是受試者不自覺讀出 字。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自動化的結果不是一個人的意圖能控制時,亦在不該發生 時發生,反而會成為干擾,但是認字自動化在一般情形下確是能幫助學習,也 能幫助我們閱讀,常期熟練的確有助於閱讀效果。

3.在舉一例而言:我們若以數字而言亦同,現在我以「心臟病」撲克牌的遊戲 為例,原先我們翻到1就唸1拍一下、現在更改遊戲規則、翻到1唸2、翻到2唸3 、依序類推也就是唸後面的數字,但是此時錯誤率會增加,因為大家會先看到 數字就直接念表面的數字。

三、科學方法:

1.當然老師提到在運用科學的方法時,會有許多偏誤,在我們進行科學實驗時 ,描述主題、內容,預測結果行成假設,在以實驗方法進行驗證假設成立或不成 立,假設成立則實驗達到預期、假設不成立則需探討變項、變因,若符實則結果 違反項。研究中的偏誤就有外界影響(文化觀)、個人偏見(主觀)、觀察者主 觀因素、預期結果偏誤、受試者本身因素。(YES)

2.以受試者舉例而言,現在我提出一個已受證得實驗,假設我們要驗證「使用 一般乳液擦抹肥胖部位便能達到瘦身」,此實驗不考慮其他變項(運動、飲食 ..),將實驗分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的人使用燃脂霜,實驗組的人使用一 般乳液,事前都告訴他們是燃脂霜,則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皆有達到瘦身 效果,且效果相差不遠、而第二次進行實驗時則告訴實驗組的人是使用乳液則 結果並未達到瘦身效果,第三次則告訴對照組的人使用的是一般乳液事實是燃 脂霜,結果也未達到瘦身效果如預期。由此可知,科學的實驗的確受到許多變 項的影響,而受試者本身認知的影響更不可忽略。

所以Teacher表示研究是以觀察的方式,會擺脫不了社會文化的影響,就會不客 觀,故需用正確反應時間、錯誤率。

Ex:我們觀察現今政黨哪一黨最符合民主?以觀察方法者多會偏向自己喜歡的 那一黨、或根據他人的言論影響。然而以施政方式而言又非此結果,然而民意 也會影響結果。

四、知識獲取的探討:

Teacher:(YES)

1.知識背景有時決定認知能力,知識可以藉由獨特經驗來增強。

2.所有知識必須透過個人知識整合(成為知識整合者而非收集者),也就是 個人化,才能在自己的知識網與其他知識做連結。

3.總言之:知識會影響個人判斷。

我的想法與舉例:

1其實人常會重複使用以前已經成功的經驗來解決問題,不管是不是還有更適 合或更有效率的方式;而此時前知識背景會干擾我們的新認知學習;以小學生 學數學加法、乘法而言,一開始教2+2=4,在教九九乘法表,但是有的學生仍會 以加法運算,不會使用乘法來運算,卻可以算簡單的乘法。此時對加法前經驗影 響了乘法的新學習。

2一個好的學習者將可以整合新舊知識,甚至是以新經驗連結舊經驗。也就是 老師所說的將知識整合,最後成為自己的知識,假設以前不會開車但會騎摩扥 車,現在學習開車上路,則可以結合以前騎車的經驗辨識交通號誌等。

3然而我們在運用舊知識時,的確會影響新知識的獲得,我們會固著於它以前 的用法,在心理學上有一個例子:受試者必須將兩條距離很遠的繩子綁在一起 ,房間有椅子、鉗子各一,大部分的人將鉗子當成工具,並未想到可以用鉗子 當鐘擺,用力擺動後就可以抓住繩子並將兩條繩子打結。現在的教學就是要訓 練學生創造新的思考模式。

伍、REM睡眠學習:

(一)Teacher:睡眠:淺睡→REM(眼球跳動次數)→深睡→淺睡→逐漸清醒 (由於過程我沒有聽的很仔細,所以可能會有錯誤),而人在REM時 期如果放學習TAPE或學習錄音帶,則有益學習效果,輔以睡眠週期則學習效果變 好,REM學習只限於對個體有益的事,人可以在清醒時進入REM時期,憂鬱症是可 以被治好的,可以在睡眠時用燈光照,輔以積極正面的指示,就可以被醫治。睡 眠只是利用了線索來提取記憶罷了。

(二)老師舉例:

(1)如果剝奪老鼠深睡的時間則老鼠會死掉。

(2)在犯人睡覺時假裝在他手上畫一刀,並將與血溫度相同的溫水淋上,使 犯人以為是流血,犯人就會死掉。(有點類似催眠)

(3)作夢中會有些重複白天學習過的東西。

(4)睡覺時聽錄音機或CD學習率提高,但只限於對人有益,(REM學習)暗示學習。

(5)當一個人睡覺時不斷對他說:「你會口渴」,他起床時會覺得口渴去喝水。

(三)我想我對於此是有疑問的,在(1)、(2)時是有些類似催眠的效果, 但是這樣的話不就是睡眠時選擇非利己的內容嗎?抑或這只是針對某些情況而 言。我解讀老師的意思是否是指並非完全排除對自己無用的知識,而是人將訊 息減弱、使其較不可能被聽到,這些不受注意到的訊息對有用且被選擇的訊息 也有若干影響。舉例而言:在REM時期給予兩種訊息,自己的名字和他人的名字 ,人對自己的名字眨眼次數較多、但是對他人的名字也會有反應。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睡覺時好像可以操弄某些訊息的反應,對某些訊息不注意 、對某些訊息則會有警惕,例如:熟睡的母親對嬰兒哭聲會有反應、對屋外車 聲則較不會有反應。

所以,睡眠學習在人淺睡時(最好是REM時期)通常是進入深睡期、或快醒來 之前,重複播放TAPE再加上白天課程的配合,有助於一個人學習和記憶。

六、認知可穿透與認知不可穿透

(一)Teacher:認知可穿透指:可用認知改變生理、認知不可穿透指不可用 認知改變生理。舉例:認知可穿透:意識減肥,認知不可穿透:只是肚子餓了 就會有生理正項反應會想吃食物,此時意志無法控制生理反應、還有像死亡、 心跳次數增加。(YES)

(二)當害怕是心理的感覺,人坐雲霄飛車而感到害怕,卻可以選擇覺得刺激 、高興,當認知可以改變生理反應時,我們以此改變我們的反應,舉一個很不 恰當的例子,在戶外忽然想上廁所卻苦於無地方解決,於是就一直忍到家中, 結果反而不想上了,這樣是對身體不好的。此時認知改變生理。但是像死亡、 運動後的身體心跳次數增加、流汗則是無法控制的,認知不可穿透。

七、認知失調

(一)老師還教了一個理論:「認知失調論」,調整接受或歪曲事實。也與認 知可穿透、認知不可穿透有關。(YES)

(二)認知失調論是指人們對一致性的探討,人們對事情做了決定、採取行動 後,又在接收到之前的觀念、情感、價值觀,而前後有矛盾時,所產生的衝突 與失去不平衡。

(三)而人時時保有平衡感、但失去平衡時則會感到緊張和不舒服,因此就會 有想恢復平衡的內在力量。認知可穿透、認知不可穿透就是一種調節的方式。 人會有一種類似動機的作用,而產生信念或行為去改變。

(四)舉例:假設某個人有2個失調的認知項目,一是他對自己抽煙的認知, (這個人抽煙~現今的行為以及決定抽煙),一是他對抽煙先前的認知(抽煙會 導致肺癌),於是產生認知失調的現象,失去平衡,他就有動機去想改變失調現 象,方法如下:(1)改變先前個人認知(抽煙會有肺癌的證據並不足以採信) ,(2)改變他的行為(戒菸),(3)重新省視自己的行為(自己抽煙並未抽的 很多,所以並不會造成肺癌,所以一天抽幾支煙並不會造成肺癌)(4)增加新的 認知項目(改抽尼古丁含量較少的煙)。….所有這些都是都是有助於降低或消除 失調項目以免於長期失調現象所造成的負荷。

八、理性

(一)Teacher:人可以非常不理性的批評自己不喜歡的政治人物(任意批評 無論評論是否正確);用「理性」來證明自己的宗教,因為自己是基督教所以 會評論佛教,或相反的自己是佛教所以評論基督教。老師認為只有承認自己不 夠理性,才是理性,正視自己非理性的事實。

(二)人常常以為自己夠理性(如某些政治人物),卻往往不知已落入不理性 的圈套,如老師所言,不正視自己不理性的態度,(隨意用負面的言論去批評 別人)。只有謙虛的承認自己不夠理性、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以別人的缺點 為自己改進的方向才為理性。

九、電腦與人腦

(一)Teacher:

電腦人 CPU、思考單一步驟人腦、思考是整體、全體

(二)提到電腦與人腦、就令我想到最近一部電影(AI~人工智慧),劇中的 小男孩是由人類發明的機械人,而戲中一些機械人欲反抗人類,成為個體;我 想表達的是認知的科學是結合心理學(記憶功能)、哲學(探討理論)、語言 學(如老師所言的字優、頻率)、神經科學(神經脈落)、以及人工智慧(人 腦造電腦)等領域的研究。而此片其實也依此循序漸進、雖然關係不大、但是 無一不顯示人腦畢竟與電腦最大不同是人腦充滿感情,而電腦之所以會顯現與 人類相似的行為別忘了它是由不同的人類創造的,即使電腦與人類有相同行為 、但是不代表是相同的認知歷程。電腦由一些程式者建立一些內容、但是即使 他的算數運用的在厲害、他也不過是人類創造出的、而那些試圖將電腦人化的 人、最大的困難是難以給他自由思考的方式、創造力、電腦也無法創造出人類 創造電腦的情形,但是電腦確實可以彌補人腦一時無法運用的時候成為人類的 工具,說到這,那些沉迷於網咖、電動、ICQ….的人、卻也受電腦影響成為電 腦形式上的奴隸、無法擺脫,所以人腦有時也是只有單向思考,無法靈活運用 的。

十、靈魂體三元論

老師有提到靈(宗教)、魂(心理學)、體(生理)衍生出創造論、演化論, 關於這些我本想寫一些有關的想法,可是我實在不太明白、所以我就沒有多做 解釋、只知道老師說以此為判斷事情的基礎、思想與思想間有不同的層次,不 同層次的事情是無法相提討論,除非把他們提昇到相同層次。

我的想法是:老師是說信仰(宗教)與飢餓(生理)是無法放在一起討論嗎? 動物行為層次也不能與宗教、心理相提並論、創造論是指上帝創造人、而演化 論是人自行變化的過程、除非提昇層次否則無法相提並論。

對不起,我認知有限、僅於此了……………所以就此而言,我無法對於老師所 言予以解釋出我的想法,但是師父授道、修行在個人,老師在課堂所言,也不 一定大家所想的都相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