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四丙8722354
---------------------
郭淑宜

這不是我第一次參加像這樣的活動,當然通常都是為了想去沾沾教會過聖誕節的熱鬧氣氛,活動尾聲,台上慷慨激昂的牧師,台前情緒激動的『羔羊』,與在觀眾席上觀看的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只是,看似冷淡的外表之下,所隱藏著的,是難以平伏的心情。

BBS上,看到了老師post出來的許多優良報告,其中,真的有許多精闢的看法與論點,感覺的出來,在面對「修行」與「救贖」兩種不同的處世態度上,大家都是以一種相當冷靜的思考,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我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我確信宗教的力量,也深信宗教給人帶來的影響,我清楚地明白,自己是個有「救贖的想法」,但只有「自我修行」的力量的人,所以,會被像這樣的氣氛所感動,但絕不會讓自己成為「哭泣的羔羊」;參加過佛教佈道的活動,也參加過教會的多種活動,這兩個宗教,都讓我感受到他們的偉大,但所感受的情緒是不同的,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比較接受佛教的做法。在活動中,我看到許多的人,在牧師的引導之下,落淚、哭泣,甚至於嚎啕大哭,在那個時候,我卻迅速地「逃離」會場,因為我知道,在待下去,我也很可能會「淪陷」;我喜歡參加這類的活動,儘管我是一次又一次地在尾聲中逃跑。

我想,牧師所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救贖的力量,希望藉由基督這個神的力量,來幫助我們,告訴我們,沒有人是會被基督這個神所遺棄的,也許是因為我沒有信仰基督教的關係,所以,我不清楚在這樣的「儀式」之後,要依靠什麼樣的力量來拯救我們脆弱的心靈;但是,對於像這樣的活動,我的感覺是,在教會中,會以一種群眾聚集而成的力量,牽引其他的人,就像活動中的見證,以及他們所表演的小木偶的故事,記得在一部電影裡(廟接十二少)也曾經提到:「你的外表看起來是快樂的,但內心是孤獨的,所以你需要信仰的力量。」很多的基督教團體,都會藉由舉辦這些活動,來達到他們想幫助人的目標。

相對於我自己,雖然我也會被那樣群集的氣氛所感動,但是我也很清楚地知道,在激情過後,理性地思考,我是不大可能加入教會,從小時候開始相信人性本善,現在,我不再認定人之初,是善亦或惡,不過,我堅持的一個理念是,人都該為自己而活,也該為自己負責;如果發現了自己有所迷惘、有所困惑,就該去找尋自己的答案;如果自己遇到困難,更是應該努力想辦法解決;無論如何,都要對自己的生命、生活,以及自己存在這個世界的事實,給予一定的重視和肯定,進一步地付諸實行「愛自己」這件事,這便是一種自我的修行。

然而,一切的力量,都源自於信心;教會的信心,來自於神對人們的愛與肯定,因為相信神愛世人,所以,有著相同信仰的人,願意聚集在一起來幫助世人、共度患難;但是我認為,要改變自己,到最後,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每個人都要有誠實面對自己的度量,才能清楚明白自己的缺點與弱點,克服層層阻礙,而這個面對真實自我的度量,也是要依靠自我的修行。

不過,在一個學期的課程洗禮之後,我想,為我的修行觀與救贖觀,下一個新的註解:經由「修行」的過程,產生「救贖」的力量。

所以,對於「修行」是一種「出世」的概念,我認為,「修行」也是可以「入世」的;人會因愛而成長,無論是愛自己,還是愛別人,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生活,為了讓別人有更好的生活,一切都是促使我們努力往前的力量,當我們在經由修行的過程後,得到更好的,就是我們獲得救贖,可以是自己給自己的救贖,也可以是獲得別人的救贖,更可以是我們給別人的救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