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6127電子四甲
---------------------
戴光佑

一、            學習思考

當初會選擇修習這門課程,是因為這堂課的名稱比較特別,比起

其他物學類的死板,感覺上就是比較生動。老師在最後一堂課曾經說過,這是由好幾個學期的課程濃縮而成的一堂課,極具深度。確實,大家也都不能全盤吸收了解。不過,我想同學們共同得到的是「怎麼去思考」。在上課之前,我們去分析一件事情,可能只看到表面,而沒有去探討其中的內涵,經由一學期的解說後,漸漸的改變了分析的能力與思考模式,收穫很多。

二、            三種觀點的舉例與分析

要能夠把三個觀點以及例子運用的恰當,我想是不容易的,由期

中報告的成績來看就十分清楚,不過,我也將盡力去闡述這三個觀點及例子,做個最完善的分析。我將它闡述如下:

()「權威」與「理性」

  在大家共同體認「權威」,但是在「理性」上保守不住,則「權威」將會抓不住。很多前提下所行成的「權威」,在這種情形下,則會變成「非理性」的。前提建立在同一點上,則建立共同「權威」,這才是「理性」的行為。比方說,在圖書館裡,大家認定這是一個自修閱讀的場所,因此,以此為前提,建立了不可喧鬧的「權威」,則此「權威」乃建立在共同前提下,可謂為「理性」的行為模式。再舉一例,宿舍,是一個讓同學們休息的地方,是大家共同體認的一個「權威」。但這是一個再不同前提下所認定的一個「權威」。有人認為休息,就是安靜,有人認為唱歌是休息,也有人認為高談擴論是休息,那麼,在這麼多,而且又相互衝突的前提之下,所形成的「權威」,卻是顯得那麼的「非理性」,又「不合理」。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建立「權威」前,我們必須以相同前提為前提,並建立共同的「權威」,則此才是一個「理性」的行為。

()「支援意識」與「集中意識」

  博蘭尼提出「集中」及「支援」意識。如蘋果從天而降,「支援意識」假設了我們思想的正確方向,而不致亂想,如天之手法。「支援意識」決定了行為方式,如手直接控制方向盤。「集中意識」無法判斷真理,但「支援意識」早已知道「真理」。「支援意識」即是「默會」。「支援意識」雖然「默會」了心中的「真理」,而由「集中意識」做出了行為,但「支援意識」也只是假設了「真理」。前一陣子,大家對米酒的搶購行為,相信記憶猶新。不過仔細去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的人並非真正需要或者是缺米酒用,「先搶先贏」、「買到就是賺到」,以此為「支援意識」,去做出瘋狂搶購的「集中意識」行為,為者不在少數。這雖然是他們所「默會」出的「真理」,但卻是「不合理」的。再舉一例,幾年前曾極盛一時的「蛋塔風」,當時也是席捲全台,一個蛋塔五、六十元,大家搶著排隊購買。以我的分析,他們的「支援意識」去「默會」了「輸人不輸陣」的「真理」,而去做出不計代價(金錢)的「集中意識」─排隊搶購行為,這是一個「不合理」的「假設行為」。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支援意識」雖然是「見光死」,但若沒有「合理」的「支援意識」去做「假設」,則所衍生出的「集中意識」將會失焦。

()「典範」與「典範」

  老師曾經說過,「典範」與「典範」之間是「不可共量性」的。如不可以此典範去否定另一個典範,即不可以共同比較,因為它們之間的「語言」是不同的,包括了其背景,領域,時空等等因素。科學家只不過是為了社會的需求所產生一個典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說明了每個家庭都有其自身的一個「典範」,而「典範」與「典範」之間,又是很難去「比較」的。家長就如同科學家一般,為了家庭需求,而產生了一個「典範」─家規,而此「典範」又是針對其組成人員,背景環境,以及其需求所產生的,若真要拿別人家的「典範」來「共量」,這是「不合理」的,而且也將會沒「結果」。「清官難斷家務事」,清官所知所遵循的是社會的「典範」─法律,家務事所遵循的「典範」是家規,雖然家規不一定是合理的「典範」,但由「清官難斷家務事」這句話可以知道,也足以證明「典範」與「典範」之間的「不可共量性」。

三、            學期末結語

同學們修習通識課所抱持的態度有很多種,有人存心混水摸魚,

也有人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我想這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堂課學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現在大四的我,修過了五門通識課程,唯一讓我有所助益的,就是「科學的社會與思想」。說實在的,「得到」與「吸收」並不是說得出來的,這應該是種智慧上的「充實」感受。我並沒有全盤吸收了解,但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思考能力」的建立與成長。我想,這就是這門課程「科學的社會與思想」所要交給我們的,也是我最真實的感受與收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頁] [目 錄] [下一頁]
 
btm.gif (475 bytes)